乌的成语(共73个)
- 爱屋及乌- 成语解释:乌:乌鸦;爱屋:喜爱那所房屋;及乌:连房屋上的乌鸦也一并喜爱。 
 比喻因喜欢某个人,也连带着喜欢跟这个人有关的人或物。- 成语出处:《尚书大传・大战》:“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孔丛子・连丛子下》:“若夫顾其遗嗣,得与群臣同受厫福,此乃陛下爱屋及乌,惠下之道。” 
- 化为乌有- 成语解释:乌有:无有;不存在。 
 变得什么都没有了。形容一下子丧失或全部落空。- 成语出处:宋・苏轼《东坡诗・卷十五・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诗:“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 
- 乌合之众- 成语解释:合:聚合;众;许多人。 
 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成语出处:管仲《管子》:“乌合之众,初虽有欢,后必相吐,虽善不亲也。” 
- 乌集之交- 成语解释:指以利聚合,不以诚相待的交情。 - 成语出处:春秋・齐・管仲《管子・形势解》:“与人交,多诈伪无情实,偷取一切,谓之乌集之澔。” 
- 燕雀乌鹊- 成语解释:比喻谗佞小人。 -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楚辞・屈原・涉江》:“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 乌衣子弟- 成语解释:指出身贵族的年轻人。 - 成语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拒媒》:“水阁含春,便有那乌衣子弟伴红裙。” 
- 乌帽红裙- 成语解释:泛指男女。 - 成语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闹榭》:“丝竹隐隐,载将来一对乌帽红裙。” 
- 屋乌推爱- 成语解释:犹言爱屋及乌。 - 成语出处:明・许自昌《水浒记・渔色》:“蒙尊嫂留小生进里面来坐,这个都是看宋公明的分上,屋乌推爱,一时相缱绻。” 
- 乌焉成马- 成语解释:指文字因形体相似而转写错误。 - 成语出处:《周礼・天官・缝人》:“丧,缝棺饰焉汉・郑玄注:“故书焉为马,杜子春云'当为焉'。” 
- 乌烟瘴气- 成语解释:乌:黑。 
 瘴气:南方的林中的湿热空气。
 原指环境污染。多比喻环境嘈杂;秩序混乱;风气不正或社会黑暗。- 成语出处:毛泽东《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这样,汪精卫派和国民党的反共顽固派两家里应外合,把时局闹得乌烟瘴气了。” 
- 乌天黑地- 成语解释:犹言昏天黑地。比喻社会黑暗。 -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1卷:“这等乌天黑地,去那里敲门打户,惊觉他,他又要遁了去。” 
- 乌云压顶- 成语解释:比喻恶势力猖狂。 
- 乌飞兔走- 成语解释:乌: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太阳为金乌;兔:古代传说中月中有玉兔,故称月亮为玉兔。 
 形容光阴迅速流逝。- 成语出处:元・不忽木《点绛唇・辞朝》套曲:“你看这汛指间乌飞兔走,假若名利成,至如田园就,都是些去马来牛。” 
- 兔走乌飞- 成语解释:乌: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太阳为金乌;兔:古代传说中月中有玉兔,故称月亮为玉兔。 
 形容光阴迅速流逝。- 成语出处:唐・韩琮《春愁》诗:“金乌长飞玉兔走,青鬓长青古无有。唐・韦庄《秋日早行》诗:“行人自是心如火,兔走乌飞不觉长。” 
- 东兔西乌- 成语解释:兔、乌:古代神话传说中说,月亮里有玉兔,太阳里有三足金乌,所以用乌、兔代表日月。 
 月亮东升,太阳西落。表示时光不断流逝。- 成语出处:宋・吴潜《瑞鹤仙》:“愁高怅远。身世事,但难准。况禁他,东兔西乌相逐,古古今今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