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的成语(共73个)
兔缺乌沉
成语解释:犹兔走乌飞。
成语出处:唐・罗邺《冬日寄献庾员外》:“却思紫陌觥筹地,兔缺乌沉欲半年。”
兔起乌沉
成语解释:谓月出日落。
成语出处:《参同契》上卷:“昏明顺寒暑。”后蜀・彭晓注:“兔起乌沉,升降于三百八十四日。”
白兔赤乌
成语解释:月亮和太阳的代称。多借指时间。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劝酒》诗:“天地迢迢自长久,白兔赤乌相趁走。”
乌踆兔走
成语解释:指日月运行。兔,传说中的月中玉兔。借指月亮。
成语出处:元・柳贯《题瀛洲仙会图>》诗:“茅龙飞去杳无迹,乌踆兔走双跳丸。”
象简乌纱
成语解释:象简:象牙做的朝笏;乌纱:黑纱制成的官帽。
手执象牙笏,头戴乌纱帽。指旧时大官的装束。成语出处:明・冯惟敏《商调集贤宾・舍弟乞休》:“把象简乌纱收拾起,打扮出村翁的风致,拜谢当今圣主赐臣归。”
乌鸟私情
成语解释:乌鸟:古时传说,小乌能反哺老乌。
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成语出处:晋・李密《陈情表》:“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蜂屯乌合
成语解释:形容人群蜂蚁般杂乱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蚁聚”。
成语出处:宋・王禹偁《贺圣驾还京表》:“蕞尔林胡,无名内侮,蜂屯乌合,鼠窃狗偷;必想边民夺挺以殴攘,亭长持绳而絷缚。”
天下乌鸦一般黑
成语解释:比喻不管哪个地方的剥削者压迫者都是一样的坏。
成语出处: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天下乌鸦一般黑,这儿黑暗、龌龊,别处还不是一样。”
子虚乌有
成语解释:指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事物(子虚、乌有:人名)。
成语出处:汉・司马相如《子虚赋》:“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畋罢,子虚过奼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慈乌返哺
成语解释:慈:奉养。
返哺:乌雏长大,衔食哺其母。
比喻子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薛苞认母》第二折:“常言道马有垂缰。犬有那展草,踹踏街心慈乌反哺。”
乌七八糟
成语解释:肮脏污秽;十分糟糕。
成语出处:老舍《四世同堂・偷生・四十糟中》:“可是,整个的北平都在污七八糟中,她所知道的‘能人’们,都闭着眼瞎混。”
乌白马角
成语解释: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成语出处:南朝・宋・鲍照《代白紵舞歌辞》:“思君厚德委入山,洁诚洗志期暮年,乌白马角宁足言。”
慈乌反哺
成语解释:慈:奉养;慈乌:乌鸦的一种,相传能反哺其母;反哺:乌雏长大,衔食哺其母。
比喻子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薛苞认母》第二折:“常言道马有垂缰,犬有那展草,踹踏街心,慈乌反哺。”
不到乌江心不死
成语解释:乌江:项羽兵败的地方。
比喻不达目的绝不罢休。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5卷:“我道:‘你不到乌江心不死,今已到了乌江,这心原也该死了。’”
乌头白,马生角
成语解释: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