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犬的成语

犬的成语(共110个)

  • 一人得道,鸡升天

    yī rén dé dào , jī quǎn shēng tiān

    成语解释: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成语出处: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

  • 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jī quǎn zhī shēng xiāng wén , lǎo sǐ bù xiāng wǎng lái

    成语解释:现在形容彼此不了解,不互通音讯。

    成语出处:《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牙交错

    quǎn yá jiāo cuò

    成语解释:错:杂、交叉。
    比喻交界线很曲折;象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也比喻情况复杂;双方有多种因素参差交错。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中山靖王传》:“诸侯王自以骨肉至亲,先帝所以广封连城,犬牙相错者,为盘石宗也。”

  • 马之劳

    quǎn mǎ zhī láo

    成语解释:犬马:古时臣子对君主常自比为替主子奔走的犬马;以表示忠诚。
    比喻心甘情愿受人驱使;为人效劳。

    成语出处:《晋书・段灼传》:“愿陛下思子方之仁,念犬马之劳,思帷盖之报,发仁惠之诏,广开养老之制。”

  • 相闻

    jī quǎn xiāng wén

    成语解释:指人烟稠密。

    成语出处:先秦・李耳《老子》:“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吞纸抱

    tūn zhǐ bào quǎn

    成语解释:吞纸充饥,抱犬御寒。形容家贫好学。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好学,家贫无资,累日不爨,乃时吞纸以实腹;寒无毡被,抱犬而卧。”

  • 马之恋

    quǎn mǎ zhī liàn

    成语解释:比喻臣子眷恋君上。

    成语出处:唐・刘禹锡《苏州谢上表》:“江海远地,孤危小臣。虽雨露之恩,幽遐必被;而犬马之恋,亲近为荣。”

  • 牙相接

    quǎn yá xiāng jiē

    成语解释:形容地势像犬牙一样参差不齐。

    成语出处:唐・陈子昂《为乔补阙论突厥丧》:“甘州之诸屯,犬牙相接。”

  • 不宁

    jī quǎn bù níng

    成语解释:宁:安宁。
    连鸡狗都不得安宁;形容骚扰得十分厉害。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 吠日

    shǔ quǎn fèi rì

    成语解释:蜀:四川省的简称;吠:狗叫。
    原意是四川多雨,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出太阳就要叫。比喻少见多怪。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

  • 吠日

    kuáng quǎn fèi rì

    成语解释:疯狗对着太阳乱叫。比喻坏人自不量力地叫嚣。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

  • 吠雪

    yuè quǎn fèi xuě

    成语解释:两广很少下雪,狗看见下雪就叫。比喻少见多怪。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

  • 牙差互

    quǎn yá cī hù

    成语解释:形容地势像犬牙一样参差不齐。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小石潭记》:“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 马之齿

    quǎn mǎ zhī chǐ

    成语解释:齿:年轮。
    自己的年龄。

    成语出处:宋・杨万里《答张子仪尚书》:“今兹犬马之齿,七十有六矣。”

  • 马恋主

    quǎn mǎ liàn zhǔ

    成语解释:喻臣下眷怀君上。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踊跃之怀,瞻望反侧,不胜犬马恋主之情。”南朝・宋・鲍照《从临海王上荆初发新渚》诗:“狐涂怀窟志,犬马恋主情。”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