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的成语(共33个)
明火执杖
成语解释: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原指公开抢劫。后比喻公开地、毫不隐藏地干坏事。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0回:“那借金银人,身贫无计,结成凶党,明火执杖,白日杀上我门。”
拿刀动杖
成语解释:泛指动武。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6回:“今昔的情形不同,不怕她远走高飞,拿刀动杖。”
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成语解释:杖:用棍子打。
轻打就忍受,重打就逃跑。儒家认为这是孝子受父母责罚时应抱的态度。成语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八卷:“小菙则待笞,大杖则逃。”
大杖则走
成语解释:杖:木棍;走:逃跑。
舜的父亲用大棍子打他时,他就逃走躲避,免陷父亲于不义。旧时宣扬的封建孝道。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建本》:“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求而杀之,未尝可得。小箠则待,大箠则走,以逃暴怒也。”
杖莫如信
成语解释:杖:通“仗”,凭借。
可仗恃的莫过于守信用。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八年》:“舍之闻之:‘杖莫如信’。完守以老楚,杖信以待晋,不亦可乎。”
掷杖成龙
成语解释:传说东汉费长房见一老翁挂着一把壶卖药,然后就跳进壶里去。第二天,费去拜访他,和他一起入壶,但见房屋华丽,酒菜也很好。费于是向老翁学道,后来骑着老翁所给的竹杖回家,投杖于葛陂,变成一条龙。事见《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后以“掷杖成龙”为典,借指还乡。
成语出处:传说东汉费长房见一老翁挂着一把壶卖药,然后就跳进壶里去。第二天,费去拜访他,和他一起入壶,但见房屋华丽,酒菜也很好。费于是向老翁学道,后来骑着老翁所给的竹杖回家,投杖于葛陂,变成一条龙。
持刀动杖
成语解释:持:拿。
杖:木棒。
指动武。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4回:“谁闹来着?你先持刀动杖的闹起来,倒说别人闹。”
杖履相从
成语解释:指追随左右。
成语出处:宋苏轼《和贫士>》之七:“门生与儿子,杖履聊相从。”
杖化龙
成语解释:竹杖化作一条龙。比喻得道成仙。
成语出处:晋・葛洪《神仙传・壶公》:忧不得到家,公以一竹杖与之曰:‘但骑此得到家耳。’房骑竹杖辞去,忽如睡觉,已到家……所骑竹杖弃葛陂中,视之,乃青龙耳。
一杖一条痕
成语解释:打一棒子留下一条痕迹。比喻做事扎实,效果明显。
成语出处:《朱子语类》卷三十四:大概圣人做事,如所谓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直是恁地。
凭几据杖
成语解释:形容傲慢不以礼待客。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一》:“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
明火持杖
成语解释:同“明火执仗”。
成语出处:《元典章・刑部・从贼不得财者免刺》:“从贼孙伯奴、孟干儿与首贼朱伴儿、李佛保等四人明火持杖强劫梁贤十家。”
芒鞋竹杖
成语解释:芒鞋:草鞋。
穿着草鞋,拿着竹杖。成语出处:唐・贯休《寒月送玄道士入天台》:“芒鞋竹杖寒冻时,玉霄忽去非有期。”
盲者失杖
成语解释:杖:手杖,拐杖。
瞎子失去了拐杖。比喻失去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