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的成语(共33个)
- 拿刀弄杖- 成语解释:挥舞刀枪棍棒。泛指动武。 -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宝玉一发拿刀弄杖、寻死觅活的,闹的天翻地覆。” 
- 杖头木偶- 成语解释:以木棍举托操纵木偶、做出各种造型动作的一种木偶戏。比喻受人操纵的人。 
- 折笄之杖- 成语解释:笄:簪子。 
 折断簪子的棍棒。比喻对晚辈进行严厉的教训。- 成语出处:《国语・晋语五》:武子怒曰:‘大夫非不能也,让父兄也。尔童子,而三掩人于朝。吾不在晋国,亡无日矣。’击之以杖,折委笄。 
- 伯俞泣杖- 成语解释:伯俞:古代孝子名。 
 形容对父母极为孝顺。- 成语出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毛义捧檄,为亲之存;伯俞泣杖,因母之老。” 
- 笞杖徒流- 成语解释:笞:鞭打;杖:棒打;徒:徒刑;流:流放。 
 指古代的四种刑罚。- 成语出处:元・乔孟符《金钱记》第三折:“本是些风花雪月,都做了笞杖徒流。” 
- 束杖理民- 成语解释:谓治理百姓不滥用刑罚。形容为官宽仁爱民。束杖,收起刑具。 - 成语出处: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有刑罚徒流绞斩,吊拷絣把。设而不用,束杖理民宽雅。” 
- 杖履纵横- 成语解释:形容游人来往不绝。 
- 杖钺一方- 成语解释:杖钺:手持黄色大斧,表示威力。 
 比喻掌握兵权或镇守一方。- 成语出处:《尚书・牧哲》:“王左仗黄钺,右秉白旄以麾。” 
- 杖杜弄麞- 成语解释:指人借读别字。 - 成语出处:《旧唐书・李林甫传》:“有用‘杕杜’二字者,林甫不识杕字,谓吏部侍郎韦陡曰:‘此云杖杜何也?’陡俯首不敢言。又太常少卿姜度诞子,林甫手书庆之曰:‘闻有弄麞之庆’” 
- 杖策窥园- 成语解释:杖策:拄着拐杖。 
 拄着拐杖也要到园中去看看。指不死读书本,而是走上社会,研究现实。- 成语出处:宋・王安石《窥园》诗:“杖策窥园日数巡,攀花折木兴常新。” 
- 杖节把钺- 成语解释:杖节:古代大臣出使或大将出师,皇帝授予符节,作为权力的象征;钺:古代兵器。 
 指皇帝授予权力,掌握很大的兵权。-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以太保甄邯为大将军,受钺高庙,领天下兵,左杖节,右把钺,屯城外。” 
- 杖国杖朝- 成语解释:杖国,古制七十岁以上的老臣,可以拄杖于国中。杖朝,八十岁以上老臣,可以执杖于朝廷中。指年老而继续做官的人。 - 成语出处:礼记王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 
- 竹杖芒鞵- 成语解释:鞵:鞋。 
 穿着草鞋,拿着竹杖。- 成语出处:宋・苏轼《定风波》:“竹杖芒鞵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竹杖芒鞋- 成语解释:竹杖:用竹子做的手杖;芒鞋:草鞋。 
 这些都是古人外出漫游地常备用具。也指到处漫游。- 成语出处:唐・贯休《寒月送玄道士入天台》:芒鞋竹杖寒冻时,玉霄忽去非有期。 
- 竹杖化龙- 成语解释:借指得道成仙。 - 成语出处:语出晋・葛洪《神仙传》:忧不得到家,公以一竹枝与之,曰:‘但骑此得到家耳。’房骑竹杖辞去,忽如睡觉,已到家……所骑竹杖弃葛陂中,视之,乃青龙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