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的成语(共67个)
器二不匮
成语解释:比喻东西有储备,就不怕短缺。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哀公六年》:“君异于器,不可以二。器二不匮,君二多难。”
器满意得
成语解释:骄傲自大、得意忘形貌。
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刺骄》:“毛成翼长,蝉蜕泉壤,便自轩昂,目不步足,器满意得,视人犹芥。”
冰炭不同器
成语解释:冰和炭火不能放在同一个器具里。比喻性质不同的事物彼此排斥,不能相容。
成语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显学》:“夫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
熏莸不同器
成语解释:熏莸:香草和臭草。
比喻好和坏不能共处。成语出处:三国・魏 王肃《孔子家语・致思》:“回闻熏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异类也。”
千锤成利器
成语解释:形容人要经过长期的艰苦锻炼,才能成为有用之材。
成语出处:晋・刘琨《重赠卢谌》诗: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一十八般兵器
成语解释:泛指各种兵器。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一折:“你放下一十八般兵器,你抡不动那鞭、简、挝、锤。”
玉不琢不成器
成语解释:玉石不经琢磨,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比喻人必须经过磨炼学习后,才能成为有用之材。
成语出处: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玉琢成器
成语解释:琢:雕。
玉石只有经过雕琢,才能成器物。比喻人只有接受教育才能有成就。成语出处:《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栋梁之器
成语解释:栋:房屋正梁;梁:架在墙上或柱子上支撑房顶的横木。
比喻能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成语出处:《南史・陆凯传》:“宰相之门,豫章栝柏虽小,已有栋梁之器。”
器满则覆
成语解释:亦作“器满将覆”。容器满溢,则将倾覆。比喻事物发展超过一定界限就会向相反方面转化。亦以喻骄傲自满将导致失败。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苏安恒传》:“物极则复,器满则覆,当断不断,将受其乱。”
清庙之器
成语解释:原指宗庙里的祭器。后比喻可以担当国家重任的人。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李珏传》:武昌牛僧孺辟署掌书记,还为殿中侍御史。宰宰相韦处厚曰:‘清庙之器,岂击搏才乎?’除礼部员外郎。
量能授器
成语解释:根据人的能力大小而授予适当官职。
成语出处:《荀子・君道》: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
器宇不凡
成语解释:器宇:指仪表,气度。
不凡:不平凡,不寻常。
形容仪表、风度很不平常。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玄德视其人,松形鹤骨,器宇不凡。”
随才器使
成语解释:根据长处,安排适当的工作。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1回:“或奔驰,或偷骗,各有偏长,真是随才器使。”
亡国之器
成语解释:指象箸、玉杯之类的器皿,古代作为骄奢亡国的象征。
成语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贵直》:“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