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器的成语

器的成语(共67个)

  • 挈瓶之知,不失守

    qiè píng zhī zhī , bù shī shǒu qì

    成语解释:挈瓶:汲水用的小瓶。
    仅有一点挈瓶汲水的浅薄见识就能守住汲器不外借。比喻慎其所有,忠于职守。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挈瓶之知,不失守器。”

  • 鼠难投

    qì shǔ nán tóu

    成语解释:器:用具。
    躲在器物旁边的老鼠难以捕捉。比喻坏人有了庇护就难以惩治。

    成语出处:明・郑若庸《玉玦记・投贤》:“君言且英雠,他辙鱼方困,器鼠难投,小哥不要反了面。”

  • 满将覆

    qì mǎn jiāng fù

    成语解释:见“器满则覆”。

    成语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兵部・仇鸾谈兵之舛》:“不敢具宾主,若兵备则竟隅侍,鸾晏然受之。人谓其器满将覆矣。”

  • 十八般兵

    shí bā bān bīng qì

    成语解释:本指刀枪剑戟等十八种古式兵器。后泛指多种武器。亦比喻多种技能。

    成语出处: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六十回:“马静一瞧,大殿前摆着家伙,十八般兵器,一应俱全。”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若论十八般兵器,我[十三妹]都算拿得起。”

  • 庙堂之

    miào táng zhī qì

    成语解释:比喻有治理国事才能的人。

    成语出处:明・刘基《卖柑者言》:“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

  • 庙堂伟

    miào táng wěi qì

    成语解释:庙堂:朝廷;伟器:大器。
    比喻有治理国事才能的栋梁之材。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三折:“真乃天下英雄,诚为庙堂伟器。”

  • 不成

    bù chéng qì

    成语解释:器:指人的度量、才干。
    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多用以指人气质平庸,不能有所成就,没有什么出息。有时也指不学好,自甘堕落。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 琢玉成

    zhuó yù chéng qì

    成语解释:琢:雕琢。
    比喻经过修磨锻炼,方能成器成才。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

  • 斗筲之

    dǒu shāo zhī qì

    成语解释:斗:容器,一斗=十升;筲:竹器,容一斗两升。
    比喻气量狭窄、见识短浅的人。

    成语出处:宋・曾慥《类说》引《使辽录・南朝峭汉》:“弼曰:‘臣斗筲之器,不足道;本朝人材胜如臣者,车载斗量,安可数计!”

  • 瑚琏之

    hú liǎn zhī qì

    成语解释:瑚琏: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尊贵器械皿,夏朝叫“瑚”殷朝叫“琏”。
    比喻人特别有才能,可以担当大任。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日:‘赐也何如?’子日:‘女器也’。日:‘何器也?’日:‘瑚瑚也。’”

  • 薰莸不同

    xūn yóu bù tóng qì

    成语解释:薰:香草,比喻善类;莸:臭草,比喻恶物。
    香草和臭草不可以放在一个器物里。比喻好和坏不能共处。

    成语出处:三国・魏 王肃《孔子家语・致思》:“回闻薰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异类也。”

  • 布被瓦

    bù bèi wǎ qì

    成语解释:布缝的被子,瓦制的器皿。形容生活检朴。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良传》:“(王良)在位恭俭,妻子不入官舍,布被瓦器。”

  • 凡偶近

    fán ǒu jìn qì

    成语解释:谓平庸之辈;普通人才。

    成语出处:《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使让生在唐虞,则元凯之次,运值仲尼,则颜冉之亚,岂徒俗之凡偶近器已者哉!”

  • 积厚成

    jī hòu chéng qì

    成语解释:指根基深厚,养成才干。

    成语出处:《旧唐书・韩弘传》:“降神挺材,积厚成器,中蕴深闳之量,外标严重之姿。”

  • 量才使

    liàng cái qì shǐ

    成语解释:谓量才使用。

    成语出处:邹鲁《中国同盟会》:“军到即降者,保护其身家,愿留营者,量才器使;愿还乡者,厚给资斧,护送归乡。”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