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的成语(共70个)
阖门却扫
成语解释:阖:关闭;却:拒绝,停止;却扫:谢客。
关上大门,不再打扫庭院路径。指闭门谢客,不和外界往来。成语出处:汉・王粲《寡妇赋》:“阖门兮却扫,幽处兮高堂。”
扫墓望丧
成语解释:扫除墓地,以待人死入葬。谓酷吏必当有恶报,指日可待。语本《汉书 酷吏传 严延年》:严延年迁河南太守,其母从东海来,欲从延年腊,到洛阳,适见奏报引决囚人。
母大惊,谓延年曰:“我不自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行矣!去女东归,扫除墓地耳!”后岁余,延年果败。成语出处:语出《汉书・酷吏传・严延年》:严延年迁河南太守,其母从东海来,欲从延年腊,到洛阳,适见奏报引决囚人。母大惊,谓延年曰:“我不自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行矣!去女东归,扫除墓地耳!”后岁余,延年果败。
丢下耙儿弄扫帚
成语解释:放下这样,又做那样。比喻事情总做不完。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7回:“上上下下,那不是他操心?你一个媳妇,虽然帮着,也是天天‘丢下耙儿弄扫帚’。”
扫地无余
成语解释:同“扫地俱尽”。
成语出处:南朝・梁・任昉《天监三年笨秀才文》:“百王之敝,齐李斯甚,衣冠礼乐,扫地无余。”
扫地俱尽
成语解释:谓彻底干净,毫无存留。《汉书 魏豹田儋等传赞》:“用于贬义。
秦灭六国,而上古遗烈扫地俱尽矣。”《晋书 儒林传序》:“惟怀逮愍,丧乱弘多,衣冠礼乐,扫地俱尽。
”《隋书 高祖纪下》:“圣人遗训,扫地俱尽,制礼作乐,今也其时。
”。成语出处:《汉书・魏豹田儋等传赞》:“用于贬义。秦灭六国,而上古遗烈扫地俱尽矣。”《晋书・儒林传序》:“惟怀逮愍,丧乱弘多,衣冠礼乐,扫地俱尽。”
扫地以尽
成语解释:比喻破坏得彻底。也比喻面子、威风丢失干净。
成语出处:清・梁启超《新民议・禁早婚议》:“一群之道德法律,且将扫地以尽。”
扫地无遗
成语解释:见“扫地无余”。
成语出处:《晋书・惠帝纪》:“魏晋已来之积扫地无遗矣。”
闭门扫迹
成语解释:指杜绝宾客,不与来往。
成语出处:见“闭门扫轨”。
疾风扫秋叶
成语解释:比喻力量强大、行动迅速,象暴风扫除落叶一样。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七年》:“以吾出晋,校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
扫帚星
成语解释:彗星。骂被认为带来灾祸的人。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7回:“你这个小贱人,命带扫帚星!进门不到一年,先扫死了丈夫,再把公公的差使扫掉了。”
烈风扫枯叶
成语解释:强烈的风,吹著枯黄的落叶。原指轻易的破敌,后泛指非常容易的意思。
成语出处:后汉书郑太传:“以胶固之众,当解合之势,犹以烈风扫彼枯叶。”
洒扫应对进退
成语解释:洒扫:河水扫地,泛指家务事;进退:迎送客人之类的礼节。
旧指青年人居家在尊长、客人面前应做的起码的事。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张》: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未也。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成语解释:黎明:天刚亮;庭:厅堂;除:台阶。
天刚亮就起来,打扫庭堂院落。指治家过日子很勤谨。成语出处:明・朱伯庐《治家格言》: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犁庭扫闾
成语解释:犁平他的庭院,扫荡他的村庄。比喻彻底摧毁敌方。庭:庭院。
扫:扫荡。
闾:里巷的门。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下》:“固已犁其庭,扫其闾,郡县而置之。”
闭门扫轨
成语解释:轨:车迹。
指杜绝宾客,不与来往。成语出处:《后汉书・党锢传・杜密》:“同郡刘胜,亦自蜀郡告归乡里,闭门扫轨,无所干及。”李贤注:“轨,车迹也。言绝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