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的成语(共164个)
大手大脚
成语解释:①形容对财物毫不吝惜;没有节制地随便花费。②指行动鲁莽。③指身体强壮。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1回:“成年家大手大脚的,替太太不知背地里赔垫了多少东西。”
毛手毛脚
成语解释:做事粗心,不细致。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76回:“但凡有点毛手毛脚的,小人决不用他。”
三脚猫
成语解释:指稀奇的事情。比喻虚有其名而无真本事的人。
成语出处:元・张鸣善《水仙子・讥时》:“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
抱佛脚
成语解释:比喻平时没联系,临时慌忙恳求,后比喻平时没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成语出处:唐・孟郊《读经》:“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经》。”
临时抱佛脚
成语解释:原意为年老信佛,以求保佑,有临渴掘井之意。后因称平时无准备而事急时仓猝张罗为“临时抱佛脚”。
成语出处:唐・孟郊《读经》诗:“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经。”
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成语解释:搬:移动。
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自食其果。成语出处: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我在1938年十月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曾经说过:‘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这就是张伯伦政策的必然结果。’”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成语解释:比喻本来想损害别人,结果却害了自己。
成语出处:古华《芙蓉镇》第三章:“活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成语解释:抱佛脚:拜佛。
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卷:“正是‘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各各暗笑,落得受了买东西吃。”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成语解释:平时:平常;抱佛脚:拜佛。
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成语出处:鲁迅《杂论管闲事・做学问・灰色等》:“却还用‘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十个字形容当今学术界大部分的状况。”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成语解释:谚语。原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成语出处:冯玉祥《我的生活》第11章:“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一旦听说要考试了,三位大臣立时着了慌。”
手忙脚乱
成语解释:形容做事慌张;没有条理。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临济宗・镇州大悲和尚》:“问:‘如何是大悲境?’师曰:‘千眼都来一只收。’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手忙脚乱。’”
头重脚轻
成语解释:形容头脑发胀;脚下无力。比喻轻重倒置;基础不稳固或事物上下部分不协调;不平衡。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6回:“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觑,都软倒了。”
指手画脚
成语解释: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2回:“只见宝玉跑至围屏灯前,指手画脚,信口批评。”
缩手缩脚
成语解释:形容做事胆小、顾虑多;不敢放手。缩:收缩。
成语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喊了许久,店家方拿了一盏灯,缩手缩脚的进来,嘴里还喊道:'好冷呀!'”
搓手跺脚
成语解释:搓:手相摩。
形容焦急不耐烦的样子。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28回:“自己又不会水,急得他在亭子上搓手跺脚,无法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