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的成语(共164个)
手慌脚忙
成语解释:形容惊慌不安之状。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7回:“匡超人惊得手慌脚忙,说道:‘这是那里晦气!’”
指手划脚
成语解释:用手指;用脚划。形容说话时用手脚示意;也比喻瞎指挥;乱加评论指责。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问起根由,毛泼皮指手划脚,剖说那事。”
临急抱佛脚
成语解释:原意为年老信佛,以求保佑,有临渴掘井之意。后因称平时无准备而事急时仓猝张罗为“临时抱佛脚”。
成语出处:唐・孟郊《读经》诗:“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经。”
七手八脚
成语解释:原指比一般人多好几个手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忙乱。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第20卷:“上尚七手八脚,三头两面,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逆顺,打成一片。”
蹑手蹑脚
成语解释:蹑:放轻脚步。
形容动作很轻;有时指走路时非常小心;或偷偷地跟随。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周瑞家的会意,忙着蹑手蹑脚的往东边屋里来,只见奶奶拍着大姐儿睡觉呢。”
跌脚捶胸
成语解释:以足跺地,以拳敲胸。表示气愤、着急、悲痛等感情。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二折:“我这里牵肠割肚把你个孩儿舍,跌脚捶胸,自叹嗟。”
搓手顿脚
成语解释:形容焦急不耐烦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34回:“县太爷急的搓手顿脚,叫了签稿,请了刑名师爷,大家斟酌,想不出一个法子。”
慌手忙脚
成语解释:见“慌手慌脚”。
成语出处:老舍《小坡的生日》:“嗗拉巴唧向小姑娘一点头,慌手忙脚的跑出去。”
有脚阳春
成语解释:承春:指春天。
旧时称赞好官的话。成语出处: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有脚阳春》:“宋璟爱民恤物,朝野归美,时人咸谓璟为有脚阳春,言所至之处,如阳春煦物也。”
脚踏实地
成语解释:脚踏在实在的地上。比喻做事认真、踏实、不虚浮;一步一个脚印。
成语出处:宋・邵伯温《闻见前录》第18卷:“公尝问康节曰:‘某何如人?’曰:‘君实脚踏实地人也。’”
拳打脚踢
成语解释:用拳打,用脚踢。形容痛打。
成语出处: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我便拳撞脚踢,也不怕他不死。”
指手顿脚
成语解释:一面指着骂,一面跺着脚。形容蛮横不讲理的样子。
成语出处: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三:“这时她还在那里指手顿脚的撒野,张裕民不管三七二十一,两步抢到她面前,厉声问道:‘你要干什么?’”
碍手碍脚
成语解释:碍;妨碍;阻碍。指多方受阻;难以顺利做事。也指妨碍他人做事;使人感到不方便。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2卷:“后边有些嫌忌起来,碍手碍脚,到底不妙。”
笨手笨脚
成语解释:形容动作不灵活。
成语出处: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24回:“才是笨手笨脚,无啥人来搭耐装烟。”
敛手束脚
成语解释:敛:收,约束。
形容因寒冷而四肢伸展不开的样子。也形容做事顾虑多,不敢大胆放手。成语出处:敛:收,约束。形容因寒冷而四肢伸展不开的样子。也形容做事顾虑多,不敢大胆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