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的成语(共141个)
- 任人唯贤- 成语解释:任用人只选择德才兼备的人。 - 成语出处:《尚书・咸有一德》:“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 
- 推贤让能- 成语解释:推:举荐;让:谦让。 
 举荐贤人,让位于能者。- 成语出处:《尚书・周官》:“推贤让能,庶官乃和。” 
- 妒贤嫉能- 成语解释:忌恨品德、才能比自己好的人。 -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 
- 思贤如渴- 成语解释:如渴:如口渴思饮那般,形容迫切。 
 比喻迫切的想延致有才德的人。-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 求贤若渴- 成语解释:贤:有才能的人。 
 形容寻求优秀人才心情十分迫切;就像口渴想喝水一样。- 成语出处:唐・魏征《隋书・韦世康传》:“朕夙夜庶几,求贤若渴,冀与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 
- 选贤任能- 成语解释: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亦作“选贤与能”、“选贤举能”。 - 成语出处:《旧唐书・食货志上》:“设官分职,选贤任能,得其人则有益于国家,非其才则贻患于黎庶,此以不可不知也。” 
- 选贤举能- 成语解释:选举贤人;荐举能人。 - 成语出处:《旧唐书・食货志上》:“设官分职,选贤任能,得其人则有益于国家,非其才则遗患于黎庶。此义不可不知也。” 
- 礼贤下士- 成语解释:礼:以礼相待;对待有礼貌;贤:指贤士;有美德、有才能的人;下:谦居于别人之下;以示对人尊敬;士:旧指有知识学问的人。 
 对贤者以礼相待;对学者非常尊敬。旧时形容封建君主或官员尊敬和 重视人才。-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谦介,为宗臣表,礼贤下士有终始,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 
- 任贤使能- 成语解释:任用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 成语出处:《荀子・王制》:“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汉・王充《论衡・自然》:“舜、禹承安继治,任贤使能,恭己无为而天下治。” 
- 赏贤使能- 成语解释:尊崇并重用贤能之士。赏,通“尚”。 - 成语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王霸》:“致忠心以爱之,赏贤使能以次之。” 
- 招贤纳士- 成语解释: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 
 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成语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 贤人君子- 成语解释:指有才有德的人。 - 成语出处:唐・陈子昂《明必得贤科》:“凡贤人君子,未尝不思效用,但无其类获进,所以湮没于时。” 
- 见贤思齐- 成语解释:贤:有才德的人;齐;看齐。 
 见到有才德的人就要向他看齐。-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敬老尊贤- 成语解释:尊敬年纪大的或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 -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说苑・修文》:“入其境,土地辟除,敬老尊贤,则有庆,益其地。” 
- 孝子贤孙- 成语解释: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孙。泛指有孝行的子孙。 - 成语出处:元・刘唐卿《降桑椹》:“圣人喜的是义夫节妇,爱的是孝子贤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