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伐的成语

伐的成语(共50个)

  • 以夷

    yǐ yí fá yí

    成语解释:夷:旧指外族或外国。
    指在军事上利用对方本身的矛盾,使自相冲突,削弱力量。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邓训传》:“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

  • 吊民

    diào mín fá zuì

    成语解释:吊:慰问;伐:讨伐。
    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成语出处:《宋书・索虏传》:“兴云散雨,慰大旱之思;吊民伐罪,积后己之情。”

  • 毛洗髓

    fá máo xǐ suǐ

    成语解释:刮去毛发,洗清骨髓。比喻彻底清除自身的污秽。

    成语出处:清・黄景仁《浴汤泉》诗:“伐毛洗髓欠福命,尘土肠胃聊湔除。”

  • 大张挞

    dà zhāng tà fá

    成语解释:大规模地进行武力讨伐(张:施行;挞伐:征讨)。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19回:“如果陛下必要大张挞伐,以示天威,则当多派士兵,以期必胜。”

  • 国必自,而后人

    guó bì zì fá , ér hòu rén fá zhī

    成语解释:伐:讨伐。
    一个国家必定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然后别人才来攻伐。比喻事情变化要从内部找原因。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上》:“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 党同

    dǎng tóng fá yì

    成语解释:党:原同“傥”;指偏袒;现在也指结伙;伐:攻击偏袒或聚集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排斥、攻击跟自己意见不同的人。
    泛指社会上成帮结派相互斗争。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守文之徒,盛于时矣。”

  • 冰之家

    fá bīng zhī jiā

    成语解释:伐冰,凿取冰块。古代唯有卿大夫以上的贵族丧祭得以用冰,因以“伐冰之家”称达官贵族。

    成语出处:《礼记・大学》:“伐冰之家,不畜牛羊。”郑玄注:“卿大夫以上丧祭用冰。”

  • 不矜不

    bù jīn bù fá

    成语解释:矜:自夸;自大;伐:自我夸耀。
    不骄傲自大;不夸耀自己。

    成语出处:《尚书・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 性之斧

    fá xìng zhī fǔ

    成语解释:伐:砍伐;性:性命,生机。
    砍毁人性的斧头。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

    成语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孟春》:“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

  • 南征北

    nán zhēng běi fá

    成语解释:亦作“南征北讨”。亦作“南征北战”。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封建论》:“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

  • 口诛笔

    kǒu zhū bǐ fá

    成语解释:口:指言语;诛:责罚;笔:指文字。
    伐:征讨。
    用言语和文字揭露或批判罪行。

    成语出处:明・汪廷讷《三祝记・同谪》:“他捐廉弃耻,向权门富贵贪求,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陇上墦间识者羞。”

  • 功矜能

    fá gōng jīn néng

    成语解释:伐、矜:夸耀。
    指吹嘘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形容居高自大,恃才傲物。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

  • 矜功

    jīn gōng fá shàn

    成语解释:矜、伐:自夸。
    夸耀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形容极不虚心。

    成语出处:《晋书・段灼传》:“艾性刚急,矜功伐善,而不能协同朋类,轻犯雅俗,失君子之心。”

  • 矜功自

    jīn gōng zì fá

    成语解释:以为功高而自我夸耀。

    成语出处:《晋书・陆机传》:“冏既矜功自伐,受爵不让,机恶之,作《豪士赋》以刺焉。”

  • 罪吊民

    fá zuì diào mín

    成语解释:伐:讨伐。
    吊:慰问。
    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成语出处:南朝・梁・任方《百辟劝进今上笺》:“伐罪吊民,一匡靖乱。”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