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的成语(共50个)
- 伐罪吊人- 成语解释:见“伐罪吊民”。 - 成语出处:《南史・檀道济传》:“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 
- 标同伐异- 成语解释:帮助意见相同的人,排斥意见不同的人。 -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真长标同伐异,侠之大者。常谓使君降阶为甚,乃复为之驱驰邪?” 
- 奉辞伐罪- 成语解释:谓奉严正之辞而讨有罪。 - 成语出处:《书・大禹谟》;“肆予以尔众士,奉辞伐罪。”伐,一本作“罚”。 
- 旦旦而伐- 成语解释:多比喻天天损害或斫丧。 -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告子上》:“亦犹斧斤之于森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 
- 直木先伐- 成语解释:直:挺直。 
 挺直成材的树木,最先被砍伐。比喻有才能的人会遭到迫害。亦作“直木必伐”。-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山木》:“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 豪厘不伐,将用斧柯- 成语解释:豪,通“毫”。比喻祸害初萌生时若不加重视,酿成大患后再要消除,就很困难。 -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周书》曰:‘绵绵不绝,蔓蔓奈何?豪厘不伐,将用斧柯,前虑不定,将有大患,将奈之何?’” 
- 操斧伐柯- 成语解释:执斧砍伐斧柄。比喻可就近取法。 - 成语出处:语出《诗经・豳风・伐柯》:“伐柯伐柯,其则不远。”《中庸》引此文,朱熹集注:“柯,斧柄。则,法也……言人执柯伐木以为柯者,彼柯长短之法,在此柯耳。” 
- 伐毛换髓- 成语解释:削去旧的毛发,换去旧的骨髓。比喻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 - 成语出处:明・梅鼎祚《昆仑奴》第四折:“你此去伐毛换髓,变姓逃形,我何处会得你着。” 
- 矜功伐能- 成语解释:矜、伐:自夸。 
 夸耀自己的功劳和才能。- 成语出处:三国・魏 刘劭《人物志・卷下・释陵人》:“彼小人则不然,矜功伐能,好以陵人。” 
- 笔伐口诛- 成语解释:伐:声讨,攻打;诛:痛斥,责罚。 
 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 成语出处:清・忧患余生《官场现形记>序》:“而吾辈不畏强御,不避斧钺,笔伐口诛,大声疾呼。” 
- 双斧伐孤树- 成语解释:指嗜酒好色,摧残身体。 - 成语出处:《元史・阿沙不花传》:“而惟曲蘖是耽,妃姬是好,是犹双斧伐孤树,未有不颠仆者。” 
- 克伐怨欲- 成语解释:①指好胜、骄傲、忌刻、贪婪四种恶德。②指关于四种恶德的理论。 -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宽问》:“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 
- 自矜功伐- 成语解释:指居功自傲。 - 成语出处:《汉书・陈涉项籍传赞》:“[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 
- 伐异党同- 成语解释:伐:讨伐,攻击。 
 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成语出处:《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 
- 自伐无功- 成语解释:自伐:自我夸耀;功:功勋。 
 喜欢自我夸耀的人建立不起功勋。- 成语出处:春秋・楚・李耳《老子・道经》第24章:“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