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的成语(共106个)
患得患失
成语解释:患:忧虑。
没有时怕得不到;得到后;又恐怕失去。指对个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计较。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成语解释:要想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十年》:“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患难与共
成语解释:患难:危险艰苦的环境;与共:在一起。
指在不利处境中共同承担灾难和困苦。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人生识字忧患始
成语解释:忧患:忧愁,苦难。
人的一生忧愁苦难是从识字开始的。指一个人识字以后,从书中增长了见识,对周围事物就不会无动于衷。成语出处:宋・苏轼《石苍舒醉墨堂》诗: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
一日纵敌,数世之患
成语解释:纵:放;数世:几世,长期;患:祸害。
一天放过敌人,会留下长期的祸害。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碱年》: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
忧患余生
成语解释:忧患:困苦患难;余生:大灾难后侥幸存活的生命。
指饱经患难之后侥幸保全下来的生命。成语出处:沈砺《感怀》:“光阴潦草歇繁华,忧患余生辄自嗟。”
内忧外患
成语解释:忧:忧虑;患:祸患。
指国家内部的变乱和外部的侵略。成语出处:先秦・管仲《管子・戒》:“君外舍而不鼎馈,非有内忧,必有外患。”
后患无穷
成语解释:患:灾难、忧患;穷:尽。
指今后的忧患是没有穷尽的。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
心腹重患
成语解释:指严重隐患或要害部门的大患。
成语出处:《南齐书・王融传》:“一令蔓草难锄,涓流泛酌,岂直疥痒轻痾,容为心腹重患。”
后顾之患
成语解释:顾:回视;后顾:回过头照顾。
指来自后方或家里的忧患。成语出处:《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卢文纪劝帝驻河桥,庚赞华为契丹主,以兵援送入蕃,则契丹主有后顾之患,不能久驻汉地矣。”
防患未然
成语解释:防:防备;患:灾祸;然:这样;如此;未然:没有成为事实;没有这样。
在事故或灾难发生之前就采取预防措施。成语出处:《明史・于谦传》:“乞敕内外守备各巡抚加意整饬,防患未然。”
腹心之患
成语解释:比喻严重的祸患。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后梁太祖乾化元年》:“云代与燕接境,彼若扰我城戍,动摇人情,吾千里出征,缓急难应,此亦腹心之患也。”
攻疾防患
成语解释:匡正过失,防止祸患。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铭箴》:“箴者,所以攻疾防患,喻针石也。”
养痈成患
成语解释:留着毒疮不去医治,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包庇坏人坏事,结果会遭受祸害。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7回:“真是养痈成患,将来他的羽翼越多,越难动手哩。”
放虎遗患
成语解释:谓放掉老虎,必留后患。
成语出处:唐・陈子昂《上西蕃边州安危事》之一:“夫蕃戎之性,人面兽心,亲之则顺,疑之则乱……今阻其善,逆其欢心,古人所谓放虎遗患,不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