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的成语(共106个)
外内无患
成语解释:患:灾祸,忧患。
既无外患,也无内忧。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六年》:唯圣人能外内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肘胁之患
成语解释:见“肘腋之患”。
成语出处:清・昭梿《啸亭杂录・王文端》:“明张差之事,殷鉴犹存,吾见上时必当极力言之,以除肘胁之患。”
除患兴利
成语解释:清除祸患,兴办有利的事业。
除患宁乱
成语解释:患:祸患,灾难;宁:安定。
除掉祸患,安定叛乱。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主出军诏》:“除患宁乱,克复旧都。”
多事多患
成语解释:管的事情多,就容易招祸患。
成语出处:《孔子家语・观周》: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
功不补患
成语解释:功:功绩;患:祸害,灾难。
指取得的功绩还抵不过带来的祸患。成语出处:唐・李华《吊古战场文》:“汉击匈奴,虽得阴山,枕骸遍野,功不补患。”
患生所忽
成语解释:患:祸患,灾祸。
灾祸往往是由于疏忽大意造成的。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敬慎篇》: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患寡患贫
成语解释:忧虑人民少,国用缺乏。
成语出处:论语季氏篇:“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疥癞之患
成语解释:疥癞:疥疮与癞痢,两种皮肤病。
比喻危害尚轻的祸患或无关紧要的问题。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2回:“今王兴十万之师,行粮千里,以争疥癞之患,而忘大毒之在腹心,臣恐齐未必胜,而越祸已至也。”
金革之患
成语解释:金革:兵器和铠甲;患:灾祸。
指战乱。成语出处:汉・扬雄《长杨赋》:“永亡边城之灾,金革之患。”
救灾恤患
成语解释:谓救济抚恤灾患中的人。
成语出处:明・李贽《焚书・杂述・寒灯小话》:“今得人钱财,视同粪土,岂为谋王图霸,用之以结客乎?抑救灾恤患,而激于义之不能以已也?”
救患分灾
成语解释:解除别人的祸患,分担别人的困苦。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元年》:凡侯伯救患分灾讨罪,礼也。
救人于患
成语解释:在危难中给人以帮助。
成语出处:淮南子•齐俗训:“子路撜溺而受牛谢,孔子曰:『鲁国必好救人于患。』子赣赎人而不受金于府,孔子曰:『鲁国不复赎人矣。』子路受而劝德,子赣让而止善。”子路救了一个溺水的人,接受了那人送的一头牛。孔子说:“鲁国必定好救人于患。”子贡赎了一个人,却没去官府接受酬金(鲁国之法:在国外赎回一鲁人,可以到官府去领取酬谢)。孔子说:“鲁国不会再有人去赎人了。”子路接受酬谢而劝德,子贡推托酬谢而止善。孔子以小知大,以近知远,从他的言论中就可以听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