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的成语(共297个)
暴殄天物
成语解释:暴:残害;殄:灭绝;天物:大自然界生存的万物。
原指残害灭绝各种生物。后指不知爱惜物品;随意毁坏糟蹋。成语出处:《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别无长物
成语解释:长物:多余的东西。
再也没有别的多余的东西。形容因贫困而空无所有或因节俭而东西极少。也作“身无长物”、“一无长物”。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物极则衰
成语解释:极:尽头。
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衰败。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
杯中物
成语解释:杯子中的东西,指酒。
成语出处:晋・陶潜《责子》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物以稀为贵
成语解释:事物因稀少而觉得珍贵。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诗:“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
地大物博
成语解释:地域辽阔;物产丰富。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又因江南地大物博,差使很多,大非别省可比。”
风流人物
成语解释:风流:指英俊的;杰出的。
通常指对一个时代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旧指好色或轻浮放荡的人。成语出处: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格物致知
成语解释:格:推究;致:求得。
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致知格物
成语解释:致知:获得知识;格物:推究事理。
获得知识,推究事物的原理。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成己成物
成语解释:自身有所成就,也要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
玩物丧志
成语解释:指迷恋于所玩赏的事物而消磨了积极进取的志气。
成语出处:《尚书・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物以类聚
成语解释:类:同一类。
同类的事物常聚集在一起;现在多指坏人互相勾结在一起。成语出处:《周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言之有物
成语解释:物:指内容。
说话或写文章内容具体。成语出处:《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厚德载物
成语解释: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成语出处:《周易・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恃才傲物
成语解释:恃:依靠、凭借;物:人,公众。
仗着自己有才能,看不起人。成语出处:唐・姚思廉《梁书・萧子显传》:“恃才傲物,宜谥曰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