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假的成语

假的成语(共89个)

  • jiǎ rén jiǎ yì

    成语解释:假:虚假;仁:仁爱;义:道义。
    指假装的仁义道德。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全书・历代一・唐》:“汉高祖私意分数少,唐太宗一切假仁假义以行其私。”

  • 思索

    bù jiā sī suǒ

    成语解释:假:借助;依靠;不经过思考就作出反应;思索:思考探究。
    不用思考就作出反应。形容做事、说话敏捷、迅速。也指不认真地随便乱说。

    成语出处:宋・黄榦《黄勉斋文籍・复黄会卿》:“戒惧谨独,不待勉强,不假思索,只是一念之间,此意便在。”

  • 惺惺

    jiǎ xīng xīng

    成语解释:假心假意的样子。

    成语出处:元・乔孟符《金钱记》第一折:“想当日,楚屈原,假惺惺醉倒步兵厨。”

  • 公济私

    jiǎ gōng jì sī

    成语解释:假:借;济:补益;助。
    假借公家的名义来谋取个人利益。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他假公济私,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

  • 力于人

    jiǎ lì yú rén

    成语解释:借别人的力量做事。

    成语出处:战国・郑 列御寇《列子・汤问》:“耻假力于人,誓手剑以屠黑卵。”

  • 途灭虢

    jiǎ tú miè guó

    成语解释: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6回:“此乃假途灭虢之计也。虚名收川,实取荆州。”

  • 虎威

    hú jiǎ hǔ wēi

    成语解释:假:假借;凭借。
    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他野兽。比喻凭借别人的威势来欺压人。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一》:“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 乱真

    yǐ jiǎ luàn zhēn

    成语解释:以:用;乱真:使真的东西混乱;与假的掺杂在一起分不清。
    用假的东西来冒充或混杂真的东西。

    成语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馀分闰位,谓以伪乱真耳。”

  • 不归

    jiǔ jiǎ bù guī

    成语解释:假:借;归:归还。
    本指长期借用一直不归还。后指长期告假不回来。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 虚情

    xū qíng jiǎ yì

    成语解释:虚假的情意。指虚伪做作;假装殷勤。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我也见出你那心来了,一味在我面上虚情假意,到老还疼你那正经夫妻。”

  • 弄虚作

    nòng xū zuò jiǎ

    成语解释:虚假;不实;制造假的现象以欺骗别人。

    成语出处:廖鲁言《一九五九年农业战线的任务》:“在执行生产计划的全部过程中,也应该实事求是,力戒浮夸和弄虚作假。”

  • 虎张威

    jiǎ hǔ zhāng wēi

    成语解释:犹言狐假虎威。

    成语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忠孝记・欲进谏章>》:“费尽他机智,只是要贪名固位,假虎张威。”

  • 成真

    nòng jiǎ chéng zhēn

    成语解释:弄:耍弄。
    本来是假意做作;结果竟成了真的。

    成语出处:宋・邵雍《弄笔吟》:“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输勤。”

  • 以辞色

    jiǎ yǐ cí sè

    成语解释: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对待。

    成语出处:明・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贞甫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辞色。”

  • 半真半

    bàn zhēn bàn jiǎ

    成语解释:一半真情;一半假意。不是完全真实的。

    成语出处:元・范居中《金殿喜重重・秋思》套曲:“我这里千回右转自彷徨,撇不下多情数桩。半真半假乔摸样,宜嗔宜喜娇情况,知疼知热俏心肠。”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