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法的成语

法的成语(共171个)

  • zhī fǎ fàn fǎ

    成语解释:知道法律;却违反法律。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好僧官老爷!知法犯法!”

  • 不二

    bù èr fǎ mén

    成语解释:不二:唯一的;法门:修行的门径。
    修行者唯一的入道途径。

    成语出处:《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 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

    xì fǎ rén rén huì biàn , gè yǒu qiǎo miào bù tóng

    成语解释:比喻为人做事像变戏法一样,各有各的巧妙之处。

    成语出处:鲁迅《现代史》:“俗话说,‘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其实是许多年间,总是这一套,也总有人看。”

  • 春秋笔

    chūn qiū bǐ fá

    成语解释: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成语出处:宋・俞文豹《吹剑录》:“盖纯用《春秋》笔法也。”

  • 奉公守

    fèng gōng shǒu fǎ

    成语解释:奉:奉行;遵守;公:公务。
    奉行公事;遵守国家规定的法令制度;不违法徇私。形容行为端庄、规矩。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 从事

    jūn fǎ cóng shì

    成语解释:按照军法严办。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敢有趁灌犯法,辄以军法从事。”

  • 出多门

    fǎ chū duō mén

    成语解释:指各部门都自立禁令,法制繁苛,政令不一,使民不知所从。

    成语出处:北宋・欧阳修《新唐书・刘贲传》:“或正刑于外则破律于中,法出多门,人无所措。”

  • 无二门

    fǎ wú èr mén

    成语解释:见“法出一门”。

    成语出处:《金史・高德基传》:“有犯罪当死者,宰相欲从末减。德基曰:‘法无二门,失出犹失入也。’不从。”

  • 动静有

    dòng jìng yǒu fǎ

    成语解释:动:行动;静:静处;法:法则。
    行动和静止都有一定规则。指行动合乎规范。

    成语出处:《金史・后妃传赞》:“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已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

  • 不阿贵

    fǎ bù ē guì

    成语解释:法:法律。
    阿:偏袒;讨好。
    指法律不偏袒有权势富贵的人。意思是秉公执法;不畏权贵。

    成语出处:韩非《韩非子・有度》:“法不阿贵,强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 无天

    wú fǎ wú tiān

    成语解释:法:法纪;天:天理。
    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任意干坏事。现多形容违法乱纪;不受管束。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珍大奶奶是个老实头,个个人都叫他养得无法无天的。”

  • 贵必行

    fǎ guì bì xíng

    成语解释:贵:崇高,可贵。
    法令贵在切实执行。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德宗贞元十年》:“法贵必行,慎在深刻,裕其制以便俗,严其令以惩违微损有余,稍忧不足。”

  • 目无王

    mù wú wáng fǎ

    成语解释:不把国家法律放在眼里。形容胡作非为,无法无天。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3回:“关系朝廷体统,他如何敢拿了去,要起赎身的价银来,目无王法已极。”

  • 现身说

    xiàn shēn shuō fǎ

    成语解释:本佛教用语;指佛能依附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显现出种种身形来讲解佛法。后比喻以亲身经历和体验为例来说明某种道理。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释迦牟尼佛》:“亦于十方界中现身说法。”

  • 墨守成

    mò shǒu chéng fǎ

    成语解释:见“墨守成规”。

    成语出处:清・王韬《翁牖余谈・犹太古历说》:“盖用心不专,率皆墨守成法,未能推陈出新耳。”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