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法的成语

法的成语(共171个)

  • 乱纪

    huài fǎ luàn jì

    成语解释:破坏法制和纪律。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礼运》:“故天子适诸侯,必舍其祖庙,而不以礼籍入,是谓天子坏法乱纪。”

  • 不传六耳

    fǎ bù chuán liù ěr

    成语解释:指极端秘密,不能让第三者知道。

    成语出处:《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这话可法不传六耳。”

  • 有治人,无治

    yǒu zhì rén , wú zhì fǎ

    成语解释:治理天下的人始终存在,但没有始终不变的法规。指人决定着法的施行。

    成语出处:《荀子・君道》: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

  • 有治,无治人

    yǒu zhì fǎ , wú zhì rén

    成语解释:有治理天下的法,却没有治理天下的人。

    成语出处:《荀子・君道》: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

  • 古不修今

    bù fǎ gǔ bù xiū jīn

    成语解释:指不应效法古代,也不应拘泥于现状。

    成语出处:《商君书・开塞》:“圣人不法古,不修今,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世。”

  • 有定论,兵无常形

    fǎ yǒu dìng lùn , bīng wú cháng xíng

    成语解释:法:兵法;论:论断;形:方法。
    兵法上虽有确定的论断,然而用兵作战却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比喻做事要根据实际采取灵活的措施。

    成语出处:宋・何去非《何博士备论・霍去病论》:法有定论,而兵无常形,一旦之内,一阵之间,离合取舍,其变无穷。

  • 于上,仅得其中

    qǔ fǎ yú shàng , jǐn dé qí zhōng

    成语解释:取法:取为法则。
    比喻效仿于高超、精湛的学识、技艺等,也只能达到中等水平。

    成语出处:唐・李世民《帝范》:汝当更求古之哲王以为师,如吾,不足法也。夫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为下。

  • 人心似铁,官如炉

    rén xīn sì tiě , guān fǎ rú lú

    成语解释:即使人心像铁一样坚硬,也抗不过像熔炉一样的法律。

    成语出处:元・白朴《墙头马上》第四折:你待结绸缪,我怕遭刑狱。我人心似铁,他官法如炉。

  • 王子犯,与庶民同罪

    wáng zǐ fàn fǎ , yǔ shù mín tóng zuì

    成语解释:王子:借指有权势的人;庶民:平民百姓。
    有权势的人犯法,和老百姓一样处以罪刑。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成语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六十七回:众人都说哪里话,王子犯法,庶民同罪,这是因奸杀命的事,既犯到官,还有活命的吧?

  • 王子犯与庶民同罪

    wáng zǐ fàn fǎ yǔ shù mín tóng zuì
  • 舍身求

    shě shēn qiú fǎ

    成语解释:舍身:舍弃身体;求法:寻求佛法。
    原指佛教徒不惜牺牲自己,远道求经。后比喻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自己。

    成语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 家拂士

    fǎ jiā bì shì

    成语解释:拂:通“弼”。
    法家:明法度的大臣;拂士:辅弼之士。
    指忠臣贤士。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不行

    tú fǎ bù xíng

    成语解释:徒:只。
    光有好的法令,并不能自行于世。意思是法令必须要有人推行。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上》: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 小廉大

    xiǎo lián dà fǎ

    成语解释:旧时指大臣尽忠,小臣尽职。

    成语出处:《礼记・礼运》:“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

  • 明罚敕

    míng fá chì fǎ

    成语解释:罚:刑罚;敕:整饬。
    严明刑罚,整顿法度。

    成语出处:《周易・噬嗑》:“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