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的成语(共121个)
- 东西南北客- 成语解释:指居处无定之人。 - 成语出处:参见“东西南北人”。 
- 越鸟巢南枝- 成语解释:越:古代国名,今浙江一带。 
 越地的鸟在外地筑巢,必用向南的树枝。比喻不忘故乡。- 成语出处:《古诗十九首》:“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 北走胡,南走越- 成语解释: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越:古代南方少数民族。 
 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而投奔异国。-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 
- 塞北江南- 成语解释:原指古凉州治内贺兰山一带。后泛指塞外富庶之地。 - 成语出处:唐・韦蟾《送卢潘尚书之灵武》诗:“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 
- 南蛮鴃舌- 成语解释:鴃:即伯劳。 
 原为孟子讥讽楚人许行说话如鸟语。后用以讥笑操南方方言的人。-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上》:“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 
- 南方之强- 成语解释:南方坚强刚毅之人。 -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 
- 不竞南风- 成语解释:不竞:指乐音微弱;南风:南方的音乐。 
 原指楚军战不能胜。后比喻竞赛的对手力量不强。-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八年》: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 
- 汝南月旦- 成语解释:汝南:汉代郡名;月旦:月朔,每月初一。 
 指品评人物。-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许劭传》:“初,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 留犊淮南- 成语解释:原指寿春令时苗离开淮南时,将来时带来的黄牛所生的一牛犊留在淮南。后比喻为官清廉。 -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常林传》裴松之注引《魏略》:居官岁余,牛生一犊。及其去,留其犊,谓主簿曰:‘令来时本无此犊,犊是淮南所生有也。’ 
- 东南之秀- 成语解释:谓东南地方的杰出人才。 - 成语出处:《南史・王筠传》:“筠曰:‘陆平原东南之秀,王文度独步江东,吾得比踪昔人,何所多恨。’乃欣然就职。” 
- 荆南杞梓- 成语解释:荆:荆山,在今湖北省;杞梓:杞树和梓树,都是优质木材。 
 荆南地方的杞树和梓树。比喻南方的优秀人才。- 成语出处:《南史・庾域传》:庾域字司大,新野人也。少沈静,有名乡曲。梁文帝为郢州,辟为主簿,叹美其才,曰:‘荆南札梓,其在斯乎?’ 
- 南山铁案- 成语解释:指已经判定、不可改变的案件。 - 成语出处:典出《新唐书・李元纮传》:“元纮早修谨,仕为雍州司户参军。时太平公主势震天下,百司顺望风指,尝与民竞碾硙,元纮还之民。长史窦怀贞大惊,趣改之,元纮大署判后曰:‘南山可移,判不可摇也。’” 
- 斗南一人- 成语解释:斗南:北斗星以南。 
 指天下,海内。指天下绝无仅有的人才。形容品德或才识独一无二。-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狄仁杰传》:“狄公之贤,北斗之南,一人而已。” 
- 南面称孤- 成语解释:南面:面朝南;孤:皇帝、王侯的谦称。 
 朝南坐着,自称孤家。指统治一方,称帝称王。-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盗跖》:“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称孤矣。” 
- 南面之尊- 成语解释:指王侯之位。 - 成语出处:《列子・杨朱》:桀藉累世之姿,居南面之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