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的成语(共58个)
- 蛮笺象管- 成语解释:蜀地生产的纸,以象牙为杆的毛笔。泛指精美的纸笔。 - 成语出处:唐・刘兼《春宴河亭》:蛮笺象管休凝思,且放春心入醉乡。 
- 万千气象- 成语解释: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 万象回春- 成语解释:万象:一切景象。 
 指各种事物都出现了生机。- 成语出处:宋・朱熹《道德经注释》第四章:迨一元方兆,万象回春,道发散于天地人物之间,而无从窥测,修士欲明道体,请于天地将开未开,未开忽开而揣度之,则得道之原,而下手不患无基矣。 
- 象形夺名- 成语解释:夺:决定。 
 依照事物的形态特征来决定它的名称。-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7回:“如今年深岁改,人不能识,故皆象形夺名,渐渐的唤差了,也是有的……” 
- 象耕鸟耘- 成语解释:传说舜死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鸟为之耘。后用以形容民俗古朴,有舜禹时代的遗风。 - 成语出处:《文选・左思〈吴都赋〉》:“象耕鸟耘,此之自与。”李善注引《越绝书》:“舜死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鸟为之耘。”一说,耕者以象行为法,耘者如鸟之啄食。 
- 众人摸象- 成语解释:比喻看问题总是以偏概全。 
- 朱衣象笏- 成语解释:朱衣:指主考官;笏:古代大臣朝见皇帝时拿的手板,用作记事。 
 身着红袍,手执牙笏。形容仪态端庄肃敬。-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殷员外便回鹘序》:“殷侯侑,自太常博士迁尚书虞部员外郎兼侍御史,朱衣象笏,承命以行。” 
- 万象澄澈- 成语解释:澄、澈:水清。 
 万物都澄静清澈。形容月夜所有的景物澄静而清澈。- 成语出处:清・邵长蘅《夜游孤山记》:望明月上东南最高峰,与波溶漾,湖碧天青,万象澄澈。 
- 巴蛇吞象- 成语解释:巴蛇:传说中的大蛇。 
 一条蛇想吞吃一条大象。比喻人心不足,贪得无厌。- 成语出处:《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 意出象外- 成语解释:语言的真正用意没有明白说出来,细细体会就知道。形容文辞含蓄,意味深长。 - 成语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八:王宰,大历中家于蜀川,能画山水,意出象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