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焦的成语

焦的成语(共51个)

  • 头烂额

    jiāo tóu làn é

    成语解释:头部和额部被烧焦、灼烂。比喻受到严重打击而惨败。也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非常狼狈窘迫。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霍光传》:“令论功而清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 雕虎

    diāo hǔ jiāo yuán

    成语解释:《尸子》:“中黄伯曰:余左执太行之而右搏雕虎。
    ”又:“莒国有石焦原者,广寻,长五十步,临百仞之溪,莒国莫敢近也。
    有以勇见莒子者,独却行剂踵焉。”后以“雕虎焦原”谓壮士履险。

    成语出处:《尸子》:“中黄伯曰:余左执太行之獶而右搏雕虎。”又:“莒国有石焦原者,广寻,长五十步,临百仞之谿,莒国莫敢近也。有以勇见莒子者,独却行剂踵焉。”

  • 近火先

    jìn huǒ xiān jiāo

    成语解释:比喻跟祸事最接近的人首先遭殃。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9回:“常言道:‘近火先焦’。伯伯便替我们吃官司坐牢,那时又没人送饭来救你。”

  • 一片

    yī piàn jiāo tǔ

    成语解释:形容遭遇火灾(或战火),房屋全部被衩焚毁的景象。

    成语出处:唐・杜牧《阿房宫赋》:“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劳心

    láo xīn jiāo sī

    成语解释:费尽心机,苦思焦虑。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夏本纪》:“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心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 心劳思

    jiāo xīn láo sī

    成语解释:形容人非常操心、担忧。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进五规状・远谋》:“臣窃见国家每边境有急,羽书相衔,或一方饥馑,饿莩盈野,则庙堂之上焦心劳思,忘寝废食以忧之。”

  • 口燥

    chún jiāo kǒu zào

    成语解释:焦:干。
    形容说话过多而口唇干燥。

    成语出处: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 沙烂石

    jiāo shā shí làn

    成语解释:将沙烧焦,石烧烂。形容天气非常酷热。

    成语出处: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循天之道》:“为寒则疑冰裂地,为热则焦沙烂石。”

  • 金流石

    jiāo jīn liú shí

    成语解释:金属烧焦,石头熔化。形容天气干旱酷热。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放勋之世,浩浩襄陵;天乙之时,焦金流石。”

  • 金烁石

    jiāo jīn shuò shí

    成语解释:使金石熔化枯焦。形容天气酷热。

    成语出处:北齐 刘昼《刘子新论・大质》:“大热煊赫,焦金烁石。”

  • 舌敝

    chún jiāo shé bì

    成语解释:焦:干;敝:破。
    嘴唇干,舌头破。形容说话太多,费尽唇舌。

    成语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焦唇乾舌,苦身劳力,上事群臣,下养百姓。”

  • 舌敝唇

    shé bì chún jiāo

    成语解释:敝:破;焦:干。
    舌头破烂;嘴唇干焦。形容说话很多;费尽口舌。

    成语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焦唇干舌,苦身劳力,上事群臣,下养百姓。”

  • 心如焚

    jiāo xīn rú fén

    成语解释:焦:干燥到极点。
    费尽心思,万分忧虑。

  • 如火

    xīn jiāo rú huǒ

    成语解释:内心焦躁得如着火一般。形容焦灼难忍的心情,亦作“心焦如焚”。

    成语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绣襦记・暂宿邮亭>》:“为何马犹不至,心焦如火,怎辞劳瘁。”

  • 如焚

    xīn jiāo rú fén

    成语解释:心里焦躁,像着了火一样。形容心情焦灼难忍。

    成语出处:叶圣陶《线下・游泳》:“田先生本已心焦如焚,听见了这些话,也不问是谁,严正地呵斥道:‘人家危险的时候,你们还说这样的冷话!’”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