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的成语(共51个)
鬼烂神焦
成语解释:形容火灾惨烈,众多的人被烧死。
成语出处:唐・韩愈《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截然高周烧四垣,神焦鬼烂无逃门。”
黄天焦日
成语解释:犹大天白日。指白天。
成语出处:周立波《山乡巨变》下一:“如今的时新,黄天焦日,男的女的在一起,嘻嘻哈哈,像个什么?”
焦唇干肺
成语解释:谓忧心如焚,肺为之枯干。
成语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顺民》:“三年苦身劳力,焦唇干肺,内亲群臣,下养百姓,以来其心。”
焦眉苦脸
成语解释:形容焦急愁苦的神色。
成语出处:沙汀《困兽记》:“‘为了这一点事,你还不知道,我说了好几箩筐话啊!’田畴焦眉苦脸的说了。”
神焦鬼烂
成语解释:形容火灾惨烈,众多的人被烧死。
成语出处:清・魏源《圣武记》第七卷:“皆伐山通道,穷搜窟宅,神焦鬼烂。”
漏瓮沃焦釜
成语解释:用漏瓮里的余水倒在烧焦的锅里。比喻情势危急,亟待挽救。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且救赵之务,宜若奉瓮沃焦釜也。”
孟不离焦,焦不离孟
成语解释:孟,孟良。焦,焦赞。二人是宋代小说中人物,情同手足,某次战役中焦赞被捕,孟良以为焦必死,因而自杀。比喻同性间的友谊深厚,到了不可分离的地步。与“出双入对”、“形影不离”义近。与“秤不离锤,锤不离秤”义同。
焦躁不安
成语解释:焦急烦躁,心神不定。
劳身焦思
成语解释:劳:费;焦:焦急。
形容人为某事忧心苦思。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夏本纪》:“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宵旰焦劳
成语解释:形容勤于政事。同“宵旰忧劳”。
成语出处:《明史・章懋传》:“此下陛下宵旰焦劳,两宫母后同忧天下之日。”
焦熬投石
成语解释:拿非常脆的东西去碰石头。比喻事情一定失败。
成语出处:荀况《荀子・议兵》:“桓文之节制,不可以敌汤武之仁义,有遇之者,若以焦熬投石焉。”
心焦火燎
成语解释:心里急得像火烧着一样。形容十分焦急。
成语出处:柯岩《追赶太阳的人》:“她摸黑坐着,心焦火燎地等着邻家的闺女从夜校回来帮她收拾。”
喉焦唇干
成语解释:喉咙和嘴唇都非常干。形容极力劝说。
成语出处:汉・焦延寿《易林》第13卷:“龙马上山,焦无水泉,喉焦唇干,渴不能言。”
口干舌焦
成语解释:见“口燥唇干”。
成语出处:清・刘璋《斩鬼传》第四回:“两个人想来想去,总没个好法于。看看想到半夜,饿的龌龊口干舌焦,只的问仔细鬼道:‘老弟,我们饥了。我有带来的一包狗粪,请你如何?’”
苦身焦思
成语解释:焦:焦急。
形容人为某事忧心苦思。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