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袍的成语

袍的成语(共26个)

  • 加身

    huáng páo jiā shēn

    成语解释:黄色的龙袍穿到身上。指被拥立为帝王。

    成语出处:清・钱采《说岳全传》:“自从陈桥兵变,黄袍加体,即位以来,称为真龙天子。”

  • 带履

    guān páo dài lǚ

    成语解释:帽子、袍子、带子、鞋子。泛指随身的必须用品。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8回:“一个捧着文房四宝,一个捧着冠袍带履。”

  • 笏登场

    páo hù dēng chǎng

    成语解释:身著官服;手持笏板;登场演戏。比喻上任作官;丑行开始(把官场比作戏台)。

    成语出处:清・赵翼《数月内频送南雷述庵淑斋诸人赴京补官戏作》:“袍笏登场也等闲,若他动色到柴关。”

  • 同泽

    tóng páo tóng zé

    成语解释:袍:长衣服的通称;泽:内衣。
    原形容士兵互相友爱,同仇敌忾。比喻共事的关系(多指军人)。也指有交情的的友人。

    成语出处:《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 恋恋

    tí páo liàn liàn

    成语解释:绨袍:粗丝绢袍子;恋恋:留恋。
    指不忘旧情。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7回:“汝所以不得死者,以绨袍恋恋,尚有故人之情。”

  • 加体

    huáng páo jiā tǐ

    成语解释:见“黄袍加身”。

    成语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一回:“自从陈桥兵变,黄袍加体,即位以来,称为真龙天子。”

  • 退位

    tuō páo tuì wèi

    成语解释:喻去职。

    成语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拥护张主任,请郭主任脱袍退位。”

  • 秉笏披

    bǐng hù pī páo

    成语解释:秉:执持;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板;披袍:身穿官服。
    比喻作官。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破风诗》第二折:“圣朝辅佐必良才,野有贤人久困埋,今朝察访当推举,秉笏披袍拜御阶。”

  • 擐甲披

    huàn jiǎ pī páo

    成语解释:擐:穿;披:穿着。
    身披铠甲,穿上战袍。指准备战斗。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破天阵》第三折:“有英雄虎将,开弓蹬弩,擐甲披袍。”

  • 擐甲

    pī páo huàn jiǎ

    成语解释:披:穿着;擐:套穿。
    穿着战袍,套起铠甲。形容做起战斗准备。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鞭打单雄信》第三折:“俺元帅遇难逢危,迭不的披袍擐甲。”

  • 玉带

    zǐ páo yù dài

    成语解释:紫袍:古代公服,唐代规定亲王及三品以上官员服紫袍;玉带:唐宋官员所用玉饰腰带,以区分官阶高低。
    穿紫袍,系玉带。比喻高官。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万国来朝》第三折:“户列簪缨姓字香,紫袍玉带气昂昂。”

  • 之义

    tí páo zhī yì

    成语解释:比喻不忘旧日的交情。

    成语出处:唐・高适《咏史》诗:“尚有绨袍赠,应念范叔寒。”

  • 泽之谊

    páo zé zhī yì

    成语解释:袍泽:长袍与内衣,泛指军队中的同事。
    指军队中同事的交情、友谊。

    成语出处:《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 割须换

    gē xū huàn páo

    成语解释:须:胡须。
    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跑。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闻之,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 葛巾布

    gé jīn bù páo

    成语解释:葛巾:用葛布做的头巾。
    戴葛布头巾穿粗布衣服。指隐士或道士的服饰。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干葛巾布袍,驾一只小舟,径到周瑜寨中。”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