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的成语(共26个)
- 割须弃袍- 成语解释:割掉胡须,丢掉外袍。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 -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闻之,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 粗袍粝食- 成语解释:同“粗衣恶食”。 - 成语出处:《后汉书・袁京传》:“[袁彭]行至清,为吏粗袍粝食,终于议郎。” 
- 宽袍大袖- 成语解释:指旧时人们穿的各式肥大服装或传统戏曲服装。 -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我见这会稽城市中的人,有穿着那宽衫大袖的乔文假醋。 
- 蟒袍玉带- 成语解释:绣有蟒蛇的长袍,饰有玉石的腰带。指官服,也指传统戏曲中帝王将相的服装。亦作“蟒衣玉带”。 - 成语出处: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23回:“帝从之,即命该部给蟒袍玉带,图书玺绶,诰命彩段。” 
- 袍瓜空系- 成语解释:匏瓜,即葫芦,果实扁圆,可供食用;果皮晒干后,可做容器。系,悬挂。全句是说葫芦空自悬挂著,却没有人来比喻贤才不得意,不被重用。又作“匏瓜徒悬”。 - 成语出处:论语阳货篇:“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 方巾长袍- 成语解释:方形头巾,长袍子。古代儒生的装束。指儒生。 - 成语出处:鲁迅《病后杂谈之余》:“国画呢,方巾长袍,或短褐椎髻,从没有见过一条我所记得的辫子。” 
- 割袍断义- 成语解释:袍,衣服的前襟。全句是说割断朋友间的情义。比喻朋友绝交,从此不再往来。 - 成语出处:后汉书王涣传:“当职割断,不避豪右。”三国志魏志刘晔传:“割断私情。” 
- 绨袍之赠- 成语解释:绨袍:粗绨做的袍子。 
 比喻不忘旧日的交情。-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载;唐・高适《咏史》诗:尚有绨袍赠,应念范叔寒。 
- 缊袍不耻- 成语解释:缊袍:以乱麻、乱棉絮制成的袍子,指穷人穿的衣服;耻:丢脸。 
 虽穿得破,而不认为可耻。比喻人穷志不穷。-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罕》:“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子路)也欤。” 
- 诗成得袍- 成语解释:夺锦:相传武则天游龙门,命群臣赋诗,先成者赏锦袍。 
 指科举及第或竞赛优胜者。也用以称赞文才出众或被宠赐。-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宋之问传》:武后游洛南龙门,诏从臣赋诗,左史东方虬诗先成,后赐锦袍,之问俄顷献,后鉴之嗟赏,更夺袍以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