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的成语(共142个)
痛定思痛
成语解释:悲痛的心情平静下来以后;回想遭受痛苦的情景;让人震撼;也让人警醒。形容所受痛苦的沉重;含有警醒的意思。痛:悲痛;哀苦;定:平静。
成语出处:唐・韩愈《与李翱书》:“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
安邦定国
成语解释:邦:古代诸侯的封国;后泛指国家。
定:使安定。
使国家安定、巩固。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衣袄车》第一折:“老将军无阵云收,若题着安邦定国,受赏封侯。”
盖棺论定
成语解释:盖上棺材盖,才能下结论。人死后对其一生作出评价。
成语出处:《明史・刘大夏传》:“人生盖棺论定,一日未死,即一日忧责未已。”
坚定不移
成语解释:移:改变。
形容意志坚定;毫不动摇。成语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文宗开成五年》:“推心委任,坚定不移,则天下何忧不理哉!”
举棋不定
成语解释:举:拿起;拿着。
拿着棋子不知道该怎么下。比喻临事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
心神不定
成语解释:定:安定。
心里烦躁,精神不安。成语出处:《平妖传》第五回:“这般繁华去处,怕你们心神不定,惹出什么事非来。”
扶危定倾
成语解释:谓在国家危殆将倾覆之时扶持之使安定。
成语出处:《周书・李基传》:“太祖扶危定倾,威权震主。”
约定俗成
成语解释:指某些事物名称或行为规范是由人们共同认定或共同习惯形成的。约定:共同认定;俗成:形成习惯。
成语出处:先秦・荀况《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一定不易
成语解释:易:改变。
原指一定下来就不变更,后形容事理正确,不可改变。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今夫权衡规矩,一定而不易,不为秦楚变节,不为胡越改容。”
一言为定
成语解释: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贾琏笑道:‘你我一言为定。只是我信不过二弟,你是萍踪浪迹,倘然去了不来,岂不误了人家一辈子的大事。’”
扶危定乱
成语解释:扶助危难,平定祸乱。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3回:“能识人,能爱人才,能为国留得那英雄豪杰,为朝廷扶危定乱。”
指挥若定
成语解释:指挥调度;似有定局(若:好像;定:定局)。
形容从容不迫;很有把握。成语出处:唐・杜甫《咏怀古迹》诗:“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神闲意定
成语解释:精神或神态悠闲,心意专一稳定。
成语出处:宋・王安石《虎图》:“神闲意定始一扫,功与造化论锱铢。”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用笔得失》:夫内自足,然后神闲意定;神闲意定,则思不竭而笔不困也。
晨昏定省
成语解释: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旧时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
成语出处:宋・陆游《上殿札子》:“所谓悦亲之道,非荐旨甘,奉轻暖也;非晨昏定省,冬夏温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