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的成语(共101个)
富比王侯
成语解释:王侯:王爵和侯爵,泛指显赫的爵位。
形容非常富有。天王老子
成语解释:比喻至尊至贵、最有权威的人。
成语出处: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15章:“天王老子也挡不住改霞到生宝的草棚屋做媳妇去!”
南面称王
成语解释:南面:古代帝王临朝坐北朝南。
指称王称帝。成语出处:《文选・孙楚》:“信能右折燕齐,左振扶桑,凌轹沙漠,南面称王。”
霸王之资
成语解释:资:凭借。
争霸称王的资本。成语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上》:“无事则民勤于耕稼,以广军储;有事则民习于弓矢,以莅武事。此真霸王之资也。闭关自守,又何忧乎?”
牛皮大王
成语解释:牛皮:指虚套的话。
指会吹嘘而不干实事的人。成语出处:李晓明《平原枪声》:“都是牛皮大王!”
打出王牌
成语解释:使出杀手锏去制约别人。
成语出处:莫应丰《将军吟》第31章:“他不理江醉章的混话,决心打出自己的王牌,压一压对手的邪气。”
占山为王
成语解释:占:占据,霸占;王:统治者。
占据山头,自称为王。比喻独霸一方,称王称霸。成语出处: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69回:“第二件是我也不占山为王,不过是与你比并武艺,也就算完了。”
当刑而王
成语解释:谓先经受磨难而后飞腾黄达。
成语出处:《汉书・黥布传》:“少时客相之,当刑而王。及壮,坐法黥,布欣然笑曰:‘人相我当刑而王,几是乎?’”
敌王所忾
成语解释:谓把天子所痛恨的人作为自己的敌人而加以讨伐。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杨伯峻注:“王之所恨怒者,诸侯亦以之为仇敌而伐之。”
王孙公子
成语解释:旧时贵族、官僚的子弟。
成语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崇教》:“若夫王孙公子,优游贵乐,婆娑绮纨之间。”
败寇成王
成语解释:失败者沦为草寇,成功的人称王称帝。
成语出处:柳亚子《题莽男儿‘说部’为陈巢男作》:“败寇成王谁定论?恩牛怨李此旁观。”
王顾左右而言他
成语解释:指离开话题,回避难以答复的问题。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下》
王阳在位,贡公弹冠
成语解释:王:汉代王吉;贡:贡禹;弹冠:拂去冠上的灰尘。
比喻好朋友进退相随,取舍一致。也指一人得官,同类相庆。成语出处:《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取舍同也。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成语解释:王子:借指有权势的人;庶民:平民百姓。
有权势的人犯法,和老百姓一样处以罪刑。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成语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六十七回:众人都说哪里话,王子犯法,庶民同罪,这是因奸杀命的事,既犯到官,还有活命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