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的成语(共101个)
混世魔王
成语解释:比喻扰乱人世的凶人或骄纵恣肆的人。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
霸王风月
成语解释:比喻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幽雅的事情。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回:“今主上催花,与众不同,能用火攻,可谓‘霸王风月’了。”
买王得羊
成语解释:①谓想买王献之字,却得到了羊欣的字。意为差强人意。②指摹仿名人的字画虽然逼真而终差一等。
成语出处:唐・张怀瑾《书断》:“时人云:‘买王得羊,不失所望。’”
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成语解释: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
成语出处:《晚清文学丛钞・冷眼观》第十四回:“靠著老子做过上海道,在城里面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弄惯了的脾气,陪著朋友来吃台把酒,就像是连四块下脚钱都是冤枉花的。”
淮王鸡狗
成语解释:比喻攀附别人而得势的人。
成语出处:晋・葛洪《神仙传・刘安》:“时人传八公、安临去时,余药器置在中庭。鸡犬舐啄之,尽得升天。”
鹅王择乳
成语解释:水乳同置一器,鹅王仅饮乳汁而留其水。比喻择其上乘精华。事见《祖庭事苑》卷五。
成语出处:水乳同置一器,鹅王仅饮乳汁而留其水。事见《祖庭事苑》卷五。清・钱谦益《与素华禅师书》:“《宗镜》删订,非鹅王择乳不能具此心眼。”
大王好见,小鬼难当
成语解释:指头目见面好说话,喽啰们难缠。指走狗借着主人势力敲诈勒索。
成语出处:鲁迅《路》:“现在的人间也还是‘大王好见,小鬼难当’的处所。”
独立王国
成语解释:指主权完整的国家。比喻不受上级或制度约束,自行其是的地区、部门或单位。
成语出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8章:“所谓政治分会与北洋军阀的巡阅使毫没有区别,目的在于割据一方,形成独立王国。”
成则为王,败则为寇
成语解释:指在争夺政权的斗争中,成功的人称王称帝,失败的人被称寇贼。成功者权势在手,无人敢责难,失败者却有口难辩。
成语出处:孙中山《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之演讲》:“中国历史上有一习惯,所谓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但近代文明国家,不是如此。”
成则为王,败则为贼
成语解释:旧指成功了就是合法的,失败了就是非法的。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平妖传》第31回:“单枪匹马领三军,成则为王,败则为贼。”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成语解释:王子犯了法,和老百姓一样处以罪刑。指王法对于王子、平民是一样的。
成语出处:《野叟曝言》第六七回:“众人都道说那里话,王子犯法,庶民同罪,这是因奸杀命的事,既犯到官,还有活命的吗。”
称王称伯
成语解释:王:君王;伯:通“霸”,霸主。
比喻凭借势力,飞扬跋扈,独断专行,狂妄自大。成语出处:清・吴乔《答万季崊诗问》:“今人拘于宋人之说诗,而不问唐人违合,莫不称王称伯,狐魅后学,使尊奉己学。”
称帝称王
成语解释:帝:帝王;王:君王。
比喻凭借势力,飞扬跋扈,独断专行,狂妄自大。成语出处:三国・魏・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成王败寇
成语解释:成功的人称王称帝,失败者沦为草寇。
成语出处:柳亚子《题战史》诗:“成王败寇漫相呼,直笔何人纵董狐。”
富埒王侯
成语解释:埒:同等。
富有的程度与国王诸侯相等。形容非常富有。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淮书》:“故吴诸侯也,以郡山铸钱,富埒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