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庸的成语

庸的成语(共43个)

  • 碌碌

    yōng yōng lù lù

    成语解释:庸庸:平平常常。
    碌碌:无能的样子。
    指人平凡无奇,无所作为。

    成语出处: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三:“卿等居持衡秉鉴之任,宜在公平以辨别贤否,毋但庸庸碌碌充位而已。”

  • 中佼佼

    yōng zhōng jiǎo jiǎo

    成语解释:庸:平凡的人;佼佼:特出。
    指平常人中的特别出众者。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盆子传》:“卿所谓铁中铮铮,佣中佼佼者也。”

  • 天下本无事,人自扰之

    tiān xià běn wú shì , yōng rén zì rǎo zhī

    成语解释: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

  • 人自扰

    yōng rén zì rǎo

    成语解释:平庸的人无事生事;自找麻烦。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而烦耳。”

  • 医杀人

    yōng yī shā rén

    成语解释:庸医:医术低劣的医生。
    医术低劣的医生误用药物而害人性命。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八回:“我有几个草头方儿,能治大病,管情医得他好便了。就是医杀了,也只问得个庸医杀人罪名,也不该死。”

  • 置疑

    wú yōng zhì yí

    成语解释: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14章:“无庸置疑,处在他眼下的地位,这种被别人关怀所引起的美好情感,简直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 樗栎

    chū lì yōng cái

    成语解释:樗栎:不成材的树木。
    比喻平庸无用的人。常用作谦词。

    成语出处:唐・杨炯《显川县令李公墓志铭》:“炯樗栎庸材,瓶筲小器,仰惟先支,叨雅契于金环;俯逮婚姻,荷深知于玉润。”

  • 风雅

    fù yōng fēng yǎ

    成语解释:附庸:依傍;追随;风雅:原始《诗经》中的“国风”和“大雅”、“小雅”;引申为吟诗缀文之类的事和文士学者的风度。
    指一些缺乏文化修养的人;偏去结交文人学者;参与文化活动;借以装点门面;扮出有教养;有风度;斯文儒雅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情变》:“那班盐商明明是咸腌货色,却偏要附庸风雅,在扬州盖造了不少的花园。”

  • 置辩

    wú yōng zhì biàn

    成语解释: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用不着争辩。

    成语出处:郭沫若《抗战以来的文艺思潮》:“尊重民族形式并不是复古,那是无庸置辩的。”

  • 之道

    zhōng yōng zhī dào

    成语解释:中:折中;庸:平常。
    儒家的一种主张。指不偏不倚的折衷的原则和态度。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 平平

    píng píng yōng yōng

    成语解释:寻常,凡庸,不高明。

    成语出处:邓小平《组成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集体》:“或者人民认为是个平平庸庸体现不出中国前途的班子,将来闹事的情形就还会很多很多,那就真正要永无宁日。”

  • 碌碌

    lù lù yōng yōng

    成语解释:碌碌:辛苦,繁忙;庸庸:平庸。
    指平庸而忙碌的人或平庸的生活方式。

    成语出处:明・于谦《初度》:“碌碌庸庸四十余,因逢初度转踌躇。”

  • 碌碌

    lù lù yōng liú

    成语解释:碌碌:平庸的样子。
    指才能平庸无能之辈。

    成语出处:明・吾邱瑞《运甓记》:“遍观都下从事,皆碌碌庸流,琐琐凡辈。”

  • 碌碌

    lù lù yōng cái

    成语解释:碌碌:平庸的样子。
    指才能平庸。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4回:“汝碌碌庸才,非经济之具,不可滥厕冠裳也。”

  • yōng yán yōng xíng

    成语解释:指平平常常的言行。

    成语出处:《周易・干》:“庸言之信,庸行之谨。”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