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的成语(共54个)
- 半夜敲门不吃惊- 成语解释:比喻没有做过什么亏心的事,心里很踏实。 -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日间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 半夜敲门心不惊- 成语解释:比喻没有做过什么亏心的事,心里很踏实。 -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日间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 反复推敲- 成语解释:多次捉摸,选择最佳方案。 - 成语出处:《诗话总龟》:“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着‘推’字,炼之未定。” 
- 敲山震虎- 成语解释:见“敲山振虎”。 - 成语出处: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54回:“今天一见马成龙等三人在此吃饭,俱是外乡人,打算要敲山震虎,要把三个人给唬住。” 
- 敲骨剥髓- 成语解释:犹敲骨吸髓。 - 成语出处:《封神演义》第二九回:“未闻有身为大臣逢君之恶,蛊惑天子,残虐万民,假天子之命,敲骨剥髓,尽民之力肥润私家,陷君不义,忍心丧节,如令兄者。” 
- 敲山振虎- 成语解释:谓故意示警,使人震动。 -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1回:“这要不用个敲山振虎的主意,怎的是个了当?” 
- 敲冰索火- 成语解释: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一定不会成功。 - 成语出处:《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第四卷:“若敲冰而索火,类缘木以求鱼。” 
- 敲骨榨髓- 成语解释:犹敲骨吸髓。 - 成语出处:柯岩《天涯何处无芳草》:“一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敲骨榨髓,受尽欺凌的阿琦婆。” 
- 敲膏吸髓- 成语解释:犹敲骨吸髓。 - 成语出处:清・王韬《西人重日轻华》:“其取之于民间,前时不过什二,今则几至于敲膏吸髓,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 戛玉敲金- 成语解释: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 - 成语出处:宋・罗烨《醉翁谈录・小说引子》:“试开戛玉敲金口,说与东西南北人。” 
- 敲榨勒索- 成语解释:见“敲诈勒索”。 - 成语出处:陈登科《赤龙与丹凤》第一部:“这是大明大白的敲榨勒索,逼人上吊,把穷人往死路上推。” 
- 敲冰玉屑- 成语解释:泛指精美的纸张。 - 成语出处:元・刘埙《隐居通议・诗歌》:“后三年,当予亡命,萧永言同醉,见予举似,急索纸而恨无敲冰玉屑,以备恶语。” 
- 敲诈勒索- 成语解释:依仗权势或抓住别人的把柄;采取威胁手段索取钱财。 - 成语出处:曲波《林海雪原》:“专门纠察库仑比的淘金工人和山林工人,为非作歹,敲诈勒索,无恶不作。” 
- 勒索敲诈- 成语解释:勒索:强行索取财物。 
 利用别人的把柄或自己的权势,以威胁强迫手段向人索取财物。- 成语出处:徐朔方《牡丹亭>校注・前言》:“当时捐税重重,而且还派了许多宦官为专使到全国各地去开矿,勒索敲诈,胡作非为。” 
- 零打碎敲- 成语解释:指一项工作不能有计划的一气完成;而是断断续续地去做。也指零星消灭。 - 成语出处:胡天培《山村新人》:“他就指使他的两个兄弟,零打碎敲地把粮食运出去,以高价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