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的成语(共46个)
遁世离群
成语解释:犹言避世独处。
成语出处:《元史・隐逸传序》:“后世之士,其所蕴蓄或未至,而好以迹为高,当邦有道之时,且遁世离群,谓之隐士。”
遁世离俗
成语解释:谓隐居而屏绝世俗往来。
成语出处:《楚辞・九章・悲回风》“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汉・王逸注:“申徒狄也,遇暗君遁世离俗,自拥石赴河,故言抗迹也。”
肥遁鸣高
成语解释:退隐避世,自以为清高。
成语出处:清・刘鄂《老残游记》第六回:“昨儿听先生鄙薄那肥遁鸣高的人,说道:‘天地生才有限,不宜妄自菲薄。’”
高飞远遁
成语解释:制摆脱不利的环境,躲避到远防去。同“高飞远走”。
成语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辞院》:“事不宜迟,趁早高飞远遁,不要连累别人。”
深藏远遁
成语解释:遁:隐去。
藏身于深密之处,远远地离开人群。指避世隐居。成语出处:宋・杨万里《论相上》:“古之君子之相其君,亦不敢犯天下之所不许,天下不许而君许之,君子有深藏远遁,以自脱天下之讥而已。”
潜遁幽抑
成语解释:潜遁:隐匿、躲藏;幽抑:幽居。
逃避世俗,过隐居生活。成语出处:宋・曾巩《寄欧阳舍人书》:潜遁幽抑之士,其谁不有望于世。
遁入空门
成语解释:遁:逃遁;空门:指佛教,因佛教认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
指出家。避开尘世而入佛门。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看破的,遁入空门,我听见,并不惊异。”
遁迹潜形
成语解释:遁、潜:隐藏。
迹、形:踪迹,形迹。
指隐藏踪迹和身形。成语出处:明・张景《飞丸记・园中落穽》:“若要行刺呵,要隐。当遁迹潜形,翦蔓除根才事稳。”
遁名匿迹
成语解释:遁:隐藏;匿:藏匿。
隐姓埋名,不让人闻知。成语出处:宋・苏舜钦《粹隐堂记》:“一不与细合,则飒然远举,遁名匿迹,惟恐有闻于人也。”
望风而遁
成语解释:远远望见敌人的踪影或强大气势,即行遁逃。
成语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蛮酋惩交趾之败,望风而遁。”
遁逸无闷
成语解释:见“遁世无闷”。
成语出处:南朝・梁・江淹《无为论》:“欲使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舒卷随取,进退自然,遁逸无闷,幽居永贞,亦何荣乎?”
遁俗无闷
成语解释:见“遁世无闷”。
成语出处:唐・王勃《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遁俗无闷,因时有待。”
遁迹空门
成语解释:见“遁入空门”。
成语出处:《天雨花》第五回:“逼得我,此一身,走投无路,因此上,来披剃,遁迹空门。”
遁迹黄冠
成语解释:谓避开尘世而做道士。
成语出处:刘复《奉答王敬先生》:“原来先生是个留学日本速成法政的学生,又是个‘遁迹黄冠’的遗老,失敬失敬。”
遁迹方外
成语解释:犹言避世隐居于僧道中。
成语出处:清・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衡山补图元贤深翠轩诗文卷》:“余如惟信、王忱、金恺、秦衡、陆叙,类皆元季遗民,或逃名字宇内,或遁迹方外,并不欲以姓字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