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退的成语

退的成语(共125个)

  • 退如山移

    tuì rú shān yí

    成语解释:退却时象一座山在移动。比喻遇到变故,沉着镇静。

    成语出处:《吴子・应变》:“守以强弩,退如山移。”

  • 退失据

    jìn tuì shī jù

    成语解释:据:依据;凭借。
    前进、后退都失去了依据。形容无处安身;亦指进退两难。

    成语出处:宋・陈亮《谢安比王导》:“温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故气不足以决之,而进退失据。”

  • 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jìn kě yǐ gōng , tuì kě yǐ shǒu

    成语解释:进:前进;退:退却;守:防守,固守。
    前进可以攻击,后退可以固守。比喻进攻和防守都有主动权。

    成语出处:明・归有光《菎山县倭寇始末书》:“凡此数事,果能断自乃心,豫有成算,则用足兵强,形势险固,人心坚励,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nì shuǐ xíng zhōu , bù jìn zé tuì

    成语解释:逆:倒,反。
    比喻学习或做事一定要克服困难,努力向前。

    成语出处:《怀念刘少奇同志・片断回忆寄深情》:“他常对工作人员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前进无路,后退无门

    qián jìn wú lù , hòu tuì wú mén

    成语解释:形容处境非常困难。

    成语出处:刘流《烈火金刚》第29回:“要是利用不好,那就是前进无路,后退无门,动不能动,转不能转,成为死地。”

  • 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jiàn kě ér jìn , zhī nán ér tuì

    成语解释: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进攻和退却。

    成语出处:汉・荀悦《汉纪・高帝纪》:“赵兵出国迎战,见可而进,知难而退,怀内顾之心,无必死之计。”

  • 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jìn sī jìn zhōng , tuì sī bǔ guò

    成语解释:在朝廷做官,就忠心耿耿报效君主;辞官隐退时,就反省自己,以弥补过失。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

  • 退失措

    jìn tuì shī cuò

    成语解释:见“进退无措”。

    成语出处:宋・周煇《清波杂志》卷五:“昔之照壁后,訾相人物,指摘仪度,见其或被上官诋诃,进退失措者,莫不群笑,声闻于外。”

  • 退维艰

    jìn tuì wéi jiān

    成语解释:见“进退维亟”。

    成语出处:清・江忠源《条陈军务疏》:“欲留则违其归顺之心,欲去则恐膺不测之戮,低回无计,进退维艰。”

  • 退无据

    jìn tuì wú jù

    成语解释:前进和后退都失去了依据。形容无处容身。也指进退两难。

    成语出处:《后汉书・樊英传》:“而子始以不訾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

  • 退中绳

    jìn tuì zhōng shéng

    成语解释:前进后退均合规矩。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达坐》:“车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

  • 退双难

    jìn tuì shuāng nán

    成语解释:见“进退两难”。

    成语出处:明・孙柚《琴心记・家徒四壁》:“可怪进退双难,羝羊触藩偏困。”

  • 退有度

    jìn tuì yǒu dù

    成语解释:谓前进后退动作均合法度。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进退有度,左右有局。”

  • 退唯谷

    jìn tuì wéi gǔ

    成语解释:见“进退维谷”。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纰漏》:“仲堪流涕而起曰:‘臣进退唯谷。’”

  • 退触篱

    jìn tuì chù lí

    成语解释:见“进退触籓”。

    成语出处:明・方汝浩《禅真后史》第44回:“进退触篱,实维难处。”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