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的成语(共76个)
楚材晋用
成语解释:楚国的人才为晋国所用。比喻本国的人才外流到别的国家工作。
成语出处: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樗栎散材
成语解释:樗栎:不成材的树木。
比喻平庸无用的人。常用作谦词。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宋・杨时《谢太守启》:如某者,驽骀下乘,樗栎散材。
不见棺材不下泪
成语解释:比喻不到走投无路的境地不肯死心。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98回:“常言说得好,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咱如今将理和他说,不见棺材不下泪,他必然不妥。”
栋梁之材
成语解释:可以做屋栋房梁的材料。比喻能够担当重任的人。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庾子嵩目和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大材小用
成语解释:大器物派小用场;表示使用不当。比喻才能很高的人屈就于下职位。不能充分发挥其才智。亦指人事安排不恰当而屈才。
成语出处:宋・陆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诗:“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
就地取材
成语解释:就在原地寻取所需要的材料。
成语出处:《诗经・豳风・七月》:“蚕月条桑。”唐・孔颖达疏《十字注疏》:“条其桑而采之,谓斩条于地,就地采之也。”
宏材大略
成语解释:见“宏才大略”。
成语出处:《老残游记》第六回:“阁下如此宏材大略,不出来做工点事情,实在可惜。”
长材短用
成语解释:指人不能充分发挥才能,物不能充分得到利用。
成语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选优》:看此歌妓,声容俱佳,岂可长材短用,还派作正旦罢。
衒材扬己
成语解释:炫耀才能,故意表现自己。
成语出处:唐・骆宾王《上吏部裴侍郎书》:亦何尝献策干时,高谈王霸,衒材扬己,力抵公卿。
通材达识
成语解释:指博学多才、见识练达的人。
成语出处:宋・曾巩《寄欧阳舍人书》:“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
樗栎庸材
成语解释:樗栎:不成材的树木。
比喻平庸无用的人。常用作谦词。成语出处:唐・杨炯《显川县令李公墓志铭》:“炯樗栎庸材,瓶筲小器,仰惟先支,叨雅契于金环;俯逮婚姻,荷深知于玉润。”
不见棺材不落泪
成语解释:比喻不到彻底失败的时候不肯罢休。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98回:“常言说得好,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咱如今将理和他说,不见棺材不下泪,他必然不妥。”
因材施教
成语解释: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进行;教:教育。
根据学习的人的不同志趣、资质来进行不同的教育。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多材多艺
成语解释:见“多才多艺”。
成语出处:《书・金縢》:“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乃元孙不若旦多材多艺,不能事鬼神,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