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的成语(共11个)
誓死不贰
成语解释:立誓至死不生二心。形容忠贞不渝或意志坚定专一。
成语出处:《宋书・邓琬传》:“宜速处分,为一战之资,当停据盆城,誓死不贰。”
析律贰端
成语解释:指曲解法律条文,妄生不实端绪,以加重人罪。
成语出处:《汉书・宣帝纪》:“用法或持巧心,析律贰端,深浅不平,增辞释非,以成其罪。”
生死无贰
成语解释:贰:背叛,有二心。
至死没有二心。指十分坚定。成语出处:《论立宪与外交之关系》:“陷阵则生死无贰,其所以致胜于我者,殆不尽由船坚炮利之故。”
矢死无贰
成语解释:矢:通“誓”;贰:二心。
誓死不怀二心。成语出处:《明史・忠义传・琴彭》:“茶笼守彭被困孤城,矢死无贰。”
行不贰过
成语解释:谓犯过的错误不再犯。语出《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忠贞不贰
成语解释:忠:忠诚;贞:有操守。
忠诚坚定,永不改变。成语出处:周恩来《为庆贺朱总司令六十大寿的祝辞》:“你为党为人民真是忠贞不贰,你在革命过程中,经历了艰苦曲折,千辛万苦……”
言行不贰
成语解释:犹言言行一致。
成语出处:《晋书・孝友传・许孜》:“至性孝友,立节清峻,与物恭让,言行不贰。”
疑贰之见
成语解释:疑贰:疑惑,拿不定主意。
指犹豫拿不定主意。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参天贰地
成语解释:见“参天两地”。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拘文牵俗,循诵习传,当世取说云尔哉!必将崇论闳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故驰骛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参天贰地。”
国不堪贰
成语解释:国家受不了两属情况的存在。
逆子贰臣
成语解释:贰臣:由旧朝投降后在新朝又担任官职的人。
忤逆不孝的儿子,不忠的大臣。成语出处:瞿秋白《鲁迅的精神》:“鲁迅从进化论进到阶级论,从绅士阶级的逆子贰臣进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真正的友人,以至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