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的成语(共37个)
一介书生
成语解释:一介:一个。
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成语出处:唐・王勃《秋日登洪州滕王阁饯别序》:“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煞有介事
成语解释:真像有那么一回事似的。
成语出处:宋・陆九渊《语录下》:“先生曰:‘某何尝不教人读书,不知此后煞有甚事。’”
不足介意
成语解释:不值得放在心上。
成语出处:明・陶宗仪《辍耕录・落水兰亭》:“大风覆舟,行李皆淹溺无余,彝斋立浅水中,手持此帖,示人曰:‘《兰亭》在此,馀不足介吾意也。”
象煞有介事
成语解释:指装模作样,活象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
成语出处:茅盾《子夜》:“屠维岳的法宝就是说大话,象煞有介事,满嘴的有办法,有把握!”
一介不取
成语解释:一介:一粒芥菜子,形容微小。
一点儿小东西也不拿。形容廉洁、守法,不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一点都不要。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万章上》:“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毫不介意
成语解释:毫:丝毫;介:进入。
丝毫也不往心里去。也作“毫不在意”。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众人如何得意,独他一个皆视有如无,毫不介意。因此众人嘲他越发呆了。”
一介之士
成语解释:①一个微末的士人。②忠心正直的人。
成语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彼越王者一节之人,范蠡一介之士。”
何足介意
成语解释:何:怎么;介意:放在心上。
指没有必要放在心上。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度尚传》:“所亡少少,何足介意!”
像煞有介事
成语解释:指似乎真有其事。多用以形容小题大作或装腔作势的样子。
成语出处:鲁迅《二心集・再来一条“顺”的翻译》:“我们的‘友邦’好友,顶喜欢宣传中国的古怪事情,尤其是‘共党’的,四年以前,将‘裸体游行’说得像煞有介事,于是中国人也跟着叫了好几个月。”
隐介藏形
成语解释:介:鳞甲。
隐藏形体,使人看不见。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
一介之才
成语解释:微小的才能。
成语出处:《后汉书・杜诗传》:“臣诗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创制大业,贤俊在外,空乏之间,超受大恩。”《文选・陆倕〈石阙铭序〉》:“兴建庠序,启设郊丘,一介之才必记,天文之典咸秩。”吕向注:“一介,谓小才也。”
狷介之士
成语解释:狷介:孤僻高傲,洁身自好。
指孤僻高傲,不肯同流合污之人。成语出处:《晋书・向秀传》:“以为巢许狷介之士,未达尧心,岂足多慕。”
清介有守
成语解释:守:操守。
指人的品格高尚而有节操。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张知謇传》:张知謇,子匪躬,幽州方城人,徙家岐。兄弟五人,知玄、知晦、知泰、知默,皆明经高第,晓吏治,清介有守,公卿争为引重。
耿介之士
成语解释:耿介:正直、不同于流俗。
指正直的人。成语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养耿介之士,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亦勿怪矣。”
纤介之祸
成语解释:形容很轻的灾害。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四》:“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