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的成语(共93个)
兼程并进
成语解释:兼、并:一倍;加倍。
在一定的时间里比平常多走一倍的路。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贾逵传》:“乃兼道进军,多设旗鼓为疑兵。”
兼弱攻昧
成语解释:兼并弱国,讨伐昏聩糊涂的君主。
成语出处:《尚书・仲虺之诰》:“兼弱攻昧,取乱侮亡,推亡固存,邦乃其昌。”
兼容并包
成语解释:兼、并:同时照顾或包括有关的各方面;容:容纳;包:包含。
把相关的东西都容纳、包含进来。成语出处:西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必将崇论闳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故驰骛乎兼容并包,而勤思乎参天贰地。”
悲喜兼集
成语解释: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
成语出处:唐・唐晅《手记》:“千里一遇,悲喜兼集。”
食宿相兼
成语解释:比喻幻想同时实现两个互相矛盾的目标。
成语出处:汉・应劭《风俗通・两袒》:“齐人有女,二人求之。……父母疑不能决,问其女:‘定所欲适,难指斥言者,偏袒令我知之。’女便两袒,怪问其故。云:‘欲东家食,西家宿。’”
二者不可得兼
成语解释:两项之中只能得其一,不能兼而有之。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才兼文武
成语解释:指人具有文武两方面的才能。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卢植传》:“熹平四年,九江蛮反,四府选植才兼文武,拜九江太守,蛮寇宾服。”
达则兼善天下
成语解释:达:显贵。
得志做了大官,就也把天下治理好。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食不兼味
成语解释:见“食不二味”。
成语出处:《韩诗外传》第八卷:“大侵之礼,君食不兼味,台榭不饰,道路不除。”
衣不兼彩
成语解释:衣服不全是彩色的。比喻衣着朴素。
成语出处:清・汪琬《敕封徐母刘孺人墓志》:“素无铅华甘脆之好,衣不兼彩,食不重味。”
食不兼肉
成语解释:吃饭不用两道肉食。谓饮食节俭。
成语出处:《尹文子・大道上》:“昔晋国若奢,文公以俭矫之,乃衣不重帛,食不兼肉,无几时,人皆大布之衣,脱粟之饭。”
衣不兼采
成语解释:衣服不全是彩色的。比喻衣着朴素。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游侠传・朱家》:“家亡余财,衣不兼采,食不重味。”
兼功自厉
成语解释:兼:加倍;功:功夫;厉:同“励”,劝勉。
指做事加倍努力,并自我劝勉。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丹传》:“每岁农时,辄载酒肴于田间,候勤者而劳之,其堕懒者耻不致丹,皆兼功自厉。”
倍道兼进
成语解释:倍:加倍;道:行程。
形容加快速度行进。成语出处:清・钱采《说岳全传》第22回:“迎二帝于沙漠,救生民于涂炭,尔其倍道兼进,以慰朕怀。”
兼程前进
成语解释:加快步伐,一天走两天的路程。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贾逵传》:“乃兼道进军,多设旗鼓为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