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结的成语

结的成语(共128个)

  • 巴巴

    bā bā jiē jiē

    成语解释:①勉强,凑合。②勤恳;辛劳。③形容说话不流利。

    成语出处:①《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光阴迅速,大娘子在家巴巴结结将近一年。”②《古今小说任・孝子烈性为神》:“任珪天明起来,辞了父亲入城去了。每日巴巴结结,早出晚回。”

  • 兵连祸

    bīng lián huò jié

    成语解释:兵:指战争;结:相连。
    指战争连年不断;灾祸持续相结。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下》:“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赍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馀年。”

  • 党营私

    jié dǎng yíng sī

    成语解释:营:谋求。
    互相组成小集团;为谋得个人私利而干坏事。也作“植党营私。”。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文公文集・戊申封事》:“宰相植党营私,孤负任使。”

  • 瞠目

    chēng mù jié shé

    成语解释:瞠:瞪着眼睛;结舌:翘起舌头落不下。
    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而一时无法对付的样子。也作“结舌瞠目”。

    成语出处: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因耳语其故,公子大骇,入舱隐叩细君,细君结舌瞠目。”

  • 成群

    chéng qún jié duì

    成语解释:结成一群群;一队队。形容很多;自然给合在一起。也作“成群结伙”、“成群结伴”。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忽然山中居民,成群结队,飞奔而来,报说魏兵已到。”

  • 草衔环

    jié cǎo xián huán

    成语解释: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
    比喻感恩报德;誓死不忘。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五年》:“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

  • 党聚群

    jié dǎng jù qún

    成语解释:结:勾结,结交;党:朋辈,党羽;聚:聚合,纠集。
    勾结党羽和徒众。指聚众成势。

    成语出处:《宋书・谢灵运传》:“或轻死重气,结党聚群;或勇冠乡邦,剑客驰逐。”

  • 攀高

    pān gāo jié guì

    成语解释:见“攀高接贵”。

    成语出处:《儒林外史》第十七回:“我死之后,你一满了服,就急急的要寻一头亲事,总要穷人家的儿女,万不可贪图富贵,攀高结贵。”

  • 衔环

    xián huán jié cǎo

    成语解释: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衔环:嘴里衔着玉环。
    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五年》:“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唐・白居易《赎鸡》诗:“莫学衔环雀,崎岖谩报恩。”

  • 张口

    zhāng kǒu jié shé

    成语解释:结舌:舌头像打了结;不能说话。
    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或由于紧张害怕而说不出话来。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公子被他问得张口结舌,面红过耳。”

  • 鹑衣百

    chún yī bǎi jié

    成语解释:鹑衣:像鹌鹑鸟尾巴那样的衣服;百结:补丁摞补丁的衣服。
    身上穿的衣服补丁多;连缀起来就像鹌鹑鸟的秃尾巴。形容衣服破烂不堪。

    成语出处:宋・李昉《太平广记》:“时有一人,鹑衣百结,颜貌憔悴,亦往庙所。”

  • 洞见症

    dòng jiàn zhèng jié

    成语解释:洞见:清楚地看到;症结:肚子里结块的病,比喻问题的关键。
    比喻事情的纠葛或问题的关键所在。形容观察锐利,看到了问题的关键。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香畹首肯曰)斯言洞见症结矣。”

  • 柔肠百

    róu cháng bǎi jié

    成语解释:柔和的心肠打了无数的结;形容心中郁结着许多愁苦。

    成语出处: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三折:“柳呵!你便柔肠百结,巧计千般,浑身是眼,寻不见花枝儿般美少年。”

  • 愁肠百

    chóu cháng bǎi jié

    成语解释:忧愁缠结在肠内。

    成语出处:《敦煌变文集・王昭君变文》:“日月无明照覆盆,愁肠百结虚成着。”

  • 杜口

    dù kǒu jié shé

    成语解释:犹言杜口吞声。

    成语出处:汉・焦赣《易林・比之咸》:“杜口结舌,心中拂郁,去灾患生,莫所告冤。”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