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的成语(共128个)
成帮结队
成语解释:犹成群结队。
成语出处:徐慎《四书记》:“同志,你们成帮结队,拉这沙子干啥用的?”
拉帮结伙
成语解释:组织帮派,搞小集团活动。
成语出处: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君子之交》:“看着同学三三两两地闲聊天,拉帮结伙地搞活动,就好像一支行进中的浩荡队伍单把我抛撇在外头。”
团结一致
成语解释:保持一致,行动起来像一个人,指站在一起并且互相支持。
成语出处: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根据民族矛盾和国内矛盾在政治比重上的变化而改变国内两个政权敌对的状态,团结一致,共同赴敌。”
安定团结
成语解释:指形势、秩序、生活安稳,民众气氛和睦。
成语出处:邓小平《军队要整顿》:“我们要遵照毛泽东同志关于安定团结的指示,整顿军队。”
闭口结舌
成语解释:闭着嘴不说话。犹言闭口藏舌。
成语出处:《快心编初集》第一回:“众人问知是郝家难为他,便闭口结舌不来兜搭。”
同心结
成语解释:用锦带打成的连环回文样式的结子,作为男女相爱的象征。
成语出处:南朝・梁・萧衍《有所思》: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
冤仇宜解不宜结
成语解释:是说彼此如有仇恨,应化解和好,不应互相报复,使得仇恨愈结愈深。劝人和解友好,不要记仇报复。
成语出处:水浒传第三十二回:“贤弟差矣,自古道:『冤仇可解不可结。』他和你同是僚官,虽有些过失,你可隐恶而扬善。”
施衿结褵
成语解释:本指古代女子出嫁,母亲将五彩丝绳和佩巾结于其身。后比喻父母对子女的教训。
成语出处:语出《诗经・豳风・东山》:“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又《仪礼・士昏礼》:“母施衿结帨,曰:‘勉之敬之。夙夜毋违宫事。’”
魏颗结草
成语解释:春秋晋魏颗不从父以嬖妾殉葬之命而遣嫁之,后与秦将杜回战于辅氏,“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余是以报。
’”见《左传·宣公十五年》。后因以“魏颗结草”表示受恩深重,竭力报效之意。成语出处:春秋晋魏颗不从父以嬖妾殉葬之命而遣嫁之,后与秦将杜回战于辅氏,“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余是以报。’”见《左传・宣公十五年》。
结舌杜口
成语解释:结舌:舌头像打了结子,动弹不得。
杜:堵塞。
保持缄默,闭口不言。形容因恐惧而不敢说话。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杜周传》:“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骨肉亲属莫不股栗。”
弹冠结绶
成语解释:朋友之间互相援引出仕。
成语出处:《汉书・萧育传》:“[育]少与陈咸、朱博为友,著闻当世。往者有王阳、贡公,故长安语曰:‘萧朱结绶,王贡弹冠’,言其相荐达也。”
千里结言
成语解释:谓与远方朋友相约之言。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独行传・范式》:“母曰:‘三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
根结盘据
成语解释:形容基础牢固,势力强大。盘,通“盘”。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文艺传下・李翰》:“有如贼因江淮之资,兵广而财积,根结盘据,西向以拒,虽终歼灭,其旷日持久必矣。”
根株结盘
成语解释:树木的根与干盘曲相结。比喻关系错综牢固。
成语出处:元《宋史・奸臣传二・蔡京》:“患失之心无所不至,根株结盘,牢不可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