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的成语(共72个)
- 皈依三宝- 成语解释:皈依:归顺,依附;三宝:指佛、法、僧。 
 指信奉佛教,遵守戒律。-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9卷:“今吾事已毕,少不得皈依三宝,以了终身。” 
- 爱者如宝- 成语解释:将喜爱的东西视同珍宝。 -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26卷:“张公自道着手了,便道:‘本不当计较,只是爱者如宝,添些便罢。’” 
- 抱宝怀珍- 成语解释:怀:藏有。 
 比喻人具有美好的品德、才能。- 成语出处:汉・蔡邕《陈寔碑》:“于皇先生,抱宝怀珍,如何昊穹,既丧斯文。” 
- 爱如珍宝- 成语解释:形容十分喜欢。 -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子兴冷笑道:‘万人都这样说,因而他祖母爱如珍宝。’” 
- 庄严宝相- 成语解释:佛教称庄严的佛像。比喻某种人的真面目(含贬义)。 -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四回:“既然现出了庄严宝相,自然分外绸缪。从此月下花前,时相往来。” 
- 传经送宝- 成语解释:经:经典;经验。 
 把成功的经验和办法传送给别人。- 成语出处:张洁《沉重的翅膀》:“咱们单位年年搞这一套,总结呀,评比呀,传经送宝呀,有多少货真价实的玩艺儿?” 
- 百宝万货- 成语解释:指大量珍宝财物。 - 成语出处:清・龚自珍《尊隐》:“天下法宗礼,族归心,鬼归祀,大川归道,百宝万货,人功精英,不翼而飞,府于京师。” 
- 心肝宝贝- 成语解释:指十分亲密的人或事物。 - 成语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三回:“心肝宝贝,你别跑,你的话我知道一半啦,这有什么害臊呢?” 
- 入宝山而空回- 成语解释:宝山:聚藏宝物的山。 
 进入满藏宝物的山间却空着手而回来。比喻虽遇到了很好的机会,却一无所得。- 成语出处:《先拨志始》卷下:“在婿固不敢厚望,入宝山而空回,想岳亦不能忘情也。” 
- 入宝山空手归- 成语解释:进入藏有珍宝的山中,却一无所获,空手而回。比喻身在佳境而不好好利用。又作“宝山空归”。 - 成语出处:正法念经:“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宝山空手归。” 
- 入宝山而空手回- 成语解释:宝山:聚藏宝物的山。 
 进入满藏宝物的山间却空手回来。比喻虽然遇到了很好的机会,却毫无所得。- 成语出处:《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离世间品》下卷:“如人无手,虽至宝山,终无所得。” 
- 安国之道,先戒为宝- 成语解释:道:方法,途径;戒:戒备;宝:宝物,比喻珍贵的东西。 
 保障国家安全的方法,先有戒备是最重要的。- 成语出处:战国・吴起《吴子・料敌第二》:夫安国之道,先戒为宝。今君已戒,祸其远矣。 
- 地不爱宝- 成语解释:爱:吝惜。 
 大地不吝啬它的宝藏。多指地下有文物出土。- 成语出处:《礼记・礼运》:故天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 
- 枕中鸿宝- 成语解释:《汉书·刘向传》:“上(宣帝)复兴神仙方术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鸿宝》、《苑秘书》。 
 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及邹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见。”颜师古注:“《鸿宝》、《苑秘书》,并道术篇名。
 臧在枕中,言常存录之不漏泄也。”后泛指珍秘的书籍。- 成语出处:《汉书・刘向传》:“上(宣帝)复兴神仙方术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鸿宝》、《苑秘书》。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及邹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见。”颜师古注:“《鸿宝》、《苑秘书》,并道术篇名。臧在枕中,言常存录之不漏泄也。” 
- 被褐怀宝- 成语解释:被:通“披”,散开;褐: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衣。 
 身穿粗布衣服,怀中藏着宝玉。比喻人有才德而深藏不露。-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郎顗传》:“臣伏见光禄大夫江夏黄琼,耽道乐术,清亮自然,被褐怀宝,含味经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