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的成语(共105个)
调虎离山
成语解释:设计让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头。比喻用计谋引诱对方离开原来有利的地势。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53回:“我是个调虎离山计,哄你出来争战。”
陈词滥调
成语解释:陈词:陈旧的不合实用的言词;滥:空泛;失真。
陈旧、空泛、不切实际的论调。成语出处:萧乾《老报人馀笔・随想录》:“里面开列了记者经常使用的一些陈词滥调,诸如‘众所周知’。”
风调雨顺
成语解释:调:调和;配合得均匀合适;顺:适合需要。
形容风雨及时;有利于作物的生长。现比喻客观条件有利。成语出处:《旧唐书・礼仪志一》引《六韬》:“既而克殷,风调雨顺。”
改弦易调
成语解释:犹改张易调。
成语出处:唐・魏征《隋书・梁彥光传》:“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
胶柱调瑟
成语解释:瑟:古代一种弹拨乐器。
用胶粘住瑟上用以调音的短木,不能再调整音的高低缓急。比喻拘泥死板,缺少变通。成语出处:《文子・五・道德》:“老子曰:‘执一世之法籍,以非传代之俗,譬犹胶柱调瑟。’”
调兵遣将
成语解释:调动军队;派遣将领;或是调动、安排人力。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写书教太师知道,早早调兵遣将,剿除贼寇报仇。”
左支右调
成语解释:谓支吾搪塞。
成语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投猿》:“一封书信无名号,荒唐语言多虚冒,凭空何处军粮到。无端左支右调,看他神情,大抵非逃即盗。”
补苴调胹
成语解释:补苴:补缀;调胹:烹调煮熟。
比喻经过加工使之完美。成语出处:宋・王安石《涟水军淳化院经藏记》:“博闻该见有志之士,补苴调胹,冀以就完而力不足,又无可为之地,故终不得。”
众口难调
成语解释:众人的口味很难调配恰当。比喻难以让所有的人都满意。调:调理;调配。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归田录》第一卷:“和傅说之羹,实难调于众口。”
调丝品竹
成语解释:吹弹乐器。
成语出处:明・汤显祖《紫箫记・假骏》:“自家鲍四娘,调丝品竹,蚤谢同心;挟策追锋,还推老手。”
调嘴弄舌
成语解释:调嘴:耍嘴皮。
指背地里说人闲话,搬弄是非。成语出处: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这早晚,东方将亮了,还不梳妆完,尚兀子调嘴弄舌!”
调三斡四
成语解释:挑拨是非。
成语出处: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你休那里便伶牙俐齿,调三斡四,说人好歹,讦人暧昧。”
调三窝四
成语解释:搬弄是非,挑拔离间。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1回:“少不得意,不是背地里嚼舌根,就是调三窝四的。”
饶舌调唇
成语解释:饶舌,多嘴。调唇,耍嘴皮子。指多嘴多舌,搬弄是非。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苏九淫奔》第一折:“我恰待饶舌调唇,怎当他拔树寻根。”
油腔滑调
成语解释:腔、调:说话的声音、语气。
形容说话轻浮油滑;不诚恳。成语出处:清・王士祯《师友诗传录・卷一・郎廷槐问》:“若不多读书,多贯穿,而遽言性情,则开后学油腔滑调,信口成章之恶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