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的成语(共105个)
- 老调重谈- 成语解释:比喻把说过多次的理论、主张重新搬出来。也比喻把搁置很久的技艺重新做起来。 - 成语出处:邹韬奋《无政府与民主政治》:“如今不过是略换花样,实际是老调重谈罢了。” 
- 蜜里调油- 成语解释:比喻非常亲密和好。 -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7回:“宝玉一日家和我们姑娘好的蜜里调油,这时候总不见面了,也不知是真病假病。” 
- 唱反调- 成语解释:发表完全对立的言论;采取对立的举措。 - 成语出处:张洁《沉重的翅膀》:“郑子云在会上,即使不和上面唱反调,至少也得闹出点新花样。” 
- 唱高调- 成语解释:发表似乎高明但脱离实际的论调或说得很好听而不实际去做。 - 成语出处:茅盾《茅盾选集・雷雨前》:“外边树梢头的蝉儿却在那里唱高调:‘要死哟!要死哟!’” 
- 调和鼎鼐- 成语解释:鼎:古代烹调食物的器具,三足两耳;鼐:大鼎。 
 于鼎鼐中调味。比喻处理国家大事。多指宰相职责。- 成语出处:《旧唐书・裴度传》:“果闻勿药之喜,更喜调鼎之功。” 
- 调剂盐梅- 成语解释:调剂:调整使洽宜;盐梅:咸味和酸味。 
 比喻协调平衡不同的力量或因素。指调解家庭纠纷。- 成语出处:《尚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 调理阴阳- 成语解释:犹言调和阴阳。 - 成语出处: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一》:“宰相在上佐天子调理阴阳,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内亲附百姓,使公卿大夫各得其职。” 
- 调和阴阳- 成语解释:谓使阴阳有序,风调雨顺。旧多指宰相处理政务。 - 成语出处:《汉书・贡禹传》:“调和阴阳,陶治万物,化正天下,易于决流抑队。” 
- 调唇弄舌- 成语解释:见“调唇弄舌”。 - 成语出处:《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况在私衙中,料中外人来往,恣意调唇弄舌。” 
- 调风弄月- 成语解释:调弄风月。喻男女间的谈情说爱。 - 成语出处:元・查德卿《醉太平・春情》曲:“春风管弦,夜月秋千,调风弄月醉花前。” 
- 调弦品竹- 成语解释:吹奏乐器。元·杨梓《霍光鬼谏》第一折:“只听的调弦品竹,甚的是论道经邦。 
 ”亦作“调丝品竹”、“调丝弄竹”、“调弦弄管”。- 成语出处:元・杨梓《霍光鬼谏》第一折:“只听的调弦品竹,甚的是论道经邦。” 
- 调丝弄竹- 成语解释: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弹拨吹奏乐器。- 成语出处:元・汤式《赠人》:“论文时芸窗下摘句寻章,论武时柳营内调丝弄竹。” 
- 离山调虎- 成语解释:比喻用计谋调动对方离开原地。 - 成语出处:《白雪遗音・八角鼓・精忠》:“岳老爷得胜不班师,秦桧东窗定巧计,私造金牌传假旨,暗使离山调虎计,风波亭上死的屈。” 
- 调三惑四- 成语解释:见“调三斡四”。 - 成语出处:《红楼梦》第十回:“恼的是那狐朋狗友,搬是弄非、调三惑四。” 
- 调神畅情- 成语解释:使精神顺适,情绪欢畅。 - 成语出处:《北堂书钞》卷一四二引南朝・宋・徐爰《食箴》:“一日三饱,圣贤通执。奉君养亲,靡不加精。安虑润气,调神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