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成语(共242个)
逢人只说三分话
成语解释:逢:遇见。
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21卷:“如今俗语云,逢人只说三分话,只此便是不忠。”
逢人且说三分话
成语解释:逢:遇见。
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孙富叫家童算还了酒钱,与公子携手下船,正是: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生公说法,顽石点头
成语解释:传说晋朝和尚道生法师对着石头讲经,石头都点头了。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成语出处:晋・无名氏《莲社高贤传・道生法师》:“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群石皆为点头。”
哑子吃黄连,说不出的苦
成语解释:黄连:中药,味苦。
哑巴吃了黄连,嘴里说不出来。比喻有苦难言。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八回:“只苦我国不知地理,哑子吃黄连,说不出的苦。”
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
成语解释:二十四史:清乾隆时刻《史记》等24部史书。
比喻情况复杂,头绪繁多,不知从哪里说起才好。成语出处:张恨水《啼笑姻缘》续集第八回:“她这两句话,问得沈国英很感到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
智足以饰非,辩足以行说
成语解释:智:智谋,指巧诈,诡辩。
巧诈足够拒绝别人的规劝,言辞足够掩饰自己的过失。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臣术》:“四曰智足以饰非,辩足以行说,反言易辞而成文章,内离骨肉之亲,外妒乱朝廷,如此者谗臣也。”
代为说项
成语解释:替别人说好话。
成语出处: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项斯》:“几度见诗诗尽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为人说项
成语解释:为:替;项:唐朝项斯,字子迁,为杨敬之所器重。
指替人说好话。成语出处:唐・杨敬之《赠项斯》:“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管窥之说
成语解释:管窥:从管中看物。
比喻见解局限、偏颇、肤浅。成语出处:鲁迅《集外集・小引》:“陀思妥夫斯基的人和他的作品,本是一时研究不尽的,统论全般,决非我的能力所及,所以这只好算作管窥之说。”
指山说磨
成语解释:比喻错此说彼。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十回:“如何远打周折,指山说磨,拿人家来比。”
看人说话
成语解释:指不按规矩办事,处理问题因人而异。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8回:“第二要嘴巴会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了官场说官场上的话,见了生意人说生意场中的话。”
空费词说
成语解释:说的话别人不听,等于白说。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三:“仆有一计,于兄甚便。只恐兄溺 枕席之爱,未必能行,使仆空费词说耳!”
没有说的
成语解释:指没有可以指责的缺点。
说大话
成语解释:夸口说话或言过其实地说话。
成语出处:清・翟灏《通俗编・言笑》:“《传灯录》云门偃曰:‘忽一日眼光落地,无汝掠虚说大话处。’”
虚费词说
成语解释:虚:空。
空费唇舌白说话。指说话不起作用。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2回:“刘使君与孙将军自来无旧,恐虚费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