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的成语(共49个)
- 夏雨雨人- 成语解释:雨:前一个“雨”,名词,雨水;后一个“雨”,动词,下雨。 
 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说苑・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 冬温夏凊- 成语解释:凊:凉。 
 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辰省。” 
- 冬裘夏葛- 成语解释:裘:皮衣;葛:葛麻衣。 
 泛指美服。- 成语出处:战国・公羊高《公羊传・桓公七年》:“士不及兹四者,则冬不裘,夏不葛。” 
- 春夏秋冬- 成语解释:指四季或一年。 -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8回:“只见绿一团,红一簇,也不分春夏秋冬,万卉千花,尽皆铺缀。” 
- 随车夏雨- 成语解释:见“随车致雨”。 - 成语出处:清・钱谦益《陕西道监察史……加赠奉直大夫制》:“赈凶灾则随车夏雨,诚感人穷。” 
- 无冬无夏- 成语解释: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 成语出处:《诗经・陈风・宛丘》:“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 夏炉冬扇- 成语解释: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 成语出处:汉・王充《论衡・逢遇》:“以夏进炉,以冬奏扇,为所不欲得之事,献所不欲闻之语,其不遇祸,幸矣。” 
- 夏日可畏- 成语解释:象夏天酷热的太阳那样使人可怕。比喻为人严厉,令人畏惧。 -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文公七年》:“鄷舒问于贾季曰:‘赵衰、赵盾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 冬扇夏炉- 成语解释:比喻不合时宜。 - 成语出处:东汉・王充《论衡・逢遇》:“作无益之能,纳无补之说,以夏进炉,以冬奏扇,为所不欲得之事,献所不欲闻之语,其不遇祸,幸矣,何福佑之有乎。” 
- 冬温夏清- 成语解释: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 成语出处:北魏《张猛龙碑》:“冬温夏清,晓夕承奉。” 
- 春风风人,夏雨雨人- 成语解释:春风:春天的和风;风:吹人。 
 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夏天的雨水滋养人。比喻帮助了别人,人家也会给予回报。- 成语出处:汉・刘向《说苑・贵德》:“管仲上车曰:‘嗟兹乎,我穷必矣!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 春去夏来- 成语解释:春天过去,夏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成语解释: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 
- 冬日夏云- 成语解释: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 成语出处:宋・陈恬《程伯淳赞》:“本以正身,惟德温温,如冬之日,如夏之云。” 
- 夏虫不可语冰- 成语解释:语:谈论。 
 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