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邦的成语

邦的成语(共41个)

  • 定国

    ān bāng dìng guó

    成语解释:邦:古代诸侯的封国;后泛指国家。
    定:使安定。
    使国家安定、巩固。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衣袄车》第一折:“老将军无阵云收,若题着安邦定国,受赏封侯。”

  • 多难兴

    duō nàn xīng bāng

    成语解释:邦:国家。
    国家多灾多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战胜困难,使国家强盛起来。

    成语出处:左丘明《左传・昭公四年》:“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

  • 论道

    jīng bāng lùn dào

    成语解释:指治理国家,谈论治国之道。比喻位居高层。

    成语出处:唐・魏征《隋书・李穆传》:“臣日薄桑榆,位高轩冕,经邦论道,自顾缺然。”

  • 一言兴

    yī yán xīng bāng

    成语解释:谓一句话可以兴国。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路》:“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唐・刘禹鍚《唐故相国李公集纪》:“古所谓一言兴邦者,信哉!”

  • 一言丧

    yī yán sàng bāng

    成语解释:谓一句话可以亡国。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路》:“一言而丧邦,有诸?”《旧唐书・孙伏伽传》:“周,隋之季,忠臣结舌,一言丧邦,谅足深诫。”

  • 治国

    ān bāng zhì guó

    成语解释:使国家安定太平。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伐晋兴齐》:“荐贤举善是吾心,安邦治国访知音。”

  • 民为

    mín wéi bāng běn

    成语解释:邦:国家。
    人民是立国之本。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 一言兴,一言丧

    yī yán xīng bāng , yī yán sàng bāng

    成语解释:邦:国家。
    指关键时刻一句话可以关系到国家的兴或亡。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路》:“一言而兴邦,有诸?……一言而丧邦,有诸?”

  • 怀宝迷

    huái bǎo mí bāng

    成语解释:怀宝:具有才德;迷邦:让国家迷乱。
    旧指有才德而不出来为国家效力。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阳货》:“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 人亡

    rén wáng bāng cuì

    成语解释:《诗·大雅·瞻卬》:“人之云亡,邦国殄瘁。
    ”毛传:“殄,尽;瘁,病也。
    ”郑玄笺:“贤人皆言奔亡,则天下邦国,将尽困穷。
    ”后因以“人亡邦瘁”谓贤者不在位,国家因而衰败。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瞻卬》:“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毛传:“殄,尽;瘁,病也。”郑玄笺:“贤人皆言奔亡,则天下邦国,将尽困穷。”

  • 父母之

    fù mǔ zhī bāng

    成语解释:指祖国。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 唇齿之

    chún chǐ zhī bāng

    成语解释:嘴唇与牙齿互相储存依存。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与共。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鲍勋传》:“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阻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

  • 礼仪之

    lǐ yí zhī bāng

    成语解释:礼仪:礼节和仪式;邦:国家。
    指讲究礼节和仪式的国家。

    成语出处: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现在却连同城而居的好朋友都不能见面,还美其名曰文化大革命,一点文化也没有。”

  • 论道经

    lùn dào jīng bāng

    成语解释:研究治国之道,以经营治理国家。

    成语出处:《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孔传:“此惟三公之任,佐王论道,以经纬国事。”

  • 治郭安

    zhì guō ān bāng

    成语解释:犹治国安邦。

    成语出处: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间有古之长仆,亦有治郭安邦之功,救世保民之力,其形象概亦毁之,其意何也?”

© 2017-2025 古诗网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

粤ICP备20220327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