襟的成语(共36个)
捉襟见肘
成语解释:整一整衣襟;就露出了胳膊肘。形容衣衫褴褛;也比喻顾此失彼。襟:衣襟;肘:胳膊肘。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泣下沾襟
成语解释:襟:衣服胸前的部分。
泪水滚滚流下,沾湿衣服前襟。哭得非常悲伤。成语出处:《尸子》卷下:“曾子每读《丧礼》,泣下沾襟。”
正襟危坐
成语解释:正襟:正一正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
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日者列传》:“宋忠、贾谊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
血泪盈襟
成语解释:血泪:悲痛的眼泪;盈:满。
眼泪流湿了衣襟。形容非常悲痛。成语出处:唐・白居易《虢州刺史崔公墓志铭》:“遂置笏伏陛,极言是非,血泪盈襟,词竟不屈。”
推襟送抱
成语解释:襟、抱:指心意。
向对方表示殷勤的心意。成语出处:南朝・梁・张充《与王俭书》:“所可通梦交魂,推襟送抱,唯丈人而已。”
襟怀坦白
成语解释:襟怀:胸怀;坦白:坦率。
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成语出处:清・陈文述《放牛行同前韵》:“董君性仁慈,襟怀亦坦白。”
马牛襟裾
成语解释:襟、裾:泛指人的衣服。
马、牛穿着人衣。比喻人不懂得礼节。也比喻衣冠禽兽。成语出处: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捉襟肘见
成语解释:见“捉衿见肘”。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让王》:“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
牛马襟裾
成语解释:犹言衣冠禽兽。
成语出处:元・石德玉《秋胡戏妻》第三折:“我骂你个沐猴冠冕,牛马襟裾。”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教人道这乔男女,则是些牛马襟裾。”
捉襟露肘
成语解释:同“捉衿见肘”。
成语出处:清・薛雪《一瓢诗话》:“分题拈韵,诗家之厄也……一遭牵合,未免捉襟露肘。”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七十一回:“童七道:‘咱实得百十两银接接手才好哩;要不,也就捉襟露肘了。’”
掣襟露肘
成语解释:掣:牵接。
接一下衣襟胳膊肘儿就露出来。形容衣服破烂,生活贫困。成语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35回:“宗昭原是寒素之家,中了举,百务齐作的时候,去了这四十两银,弄得手里掣襟露肘。”
掣襟肘见
成语解释:掣:牵拉;襟:衣襟。
指捉襟见肘。形容身陷困境、窘迫不堪。成语出处:《明史・刘应节传》:“边长兵寡,掣襟肘见。”
奋袂攘襟
成语解释:奋袂:挥袖;攘襟:撩起衣襟。
挥袖攘襟站起。形容愤恨或激动。成语出处:晋・刘伶《酒德颂》:“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
整襟危坐
成语解释:整衣端坐。形容严肃拘谨。
成语出处:元・脱脱 《宋史・儒林传六・李道传》:“道传少庄重,稍长读河南程氏书,玩索义理,至忘寝食,虽处暗室,整襟危坐,肃如也。”
披襟解带
成语解释:比喻敞开胸怀,心地坦白。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