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的成语(共72个)
昏垫之厄
成语解释:昏垫:迷惘沉溺,指困于水灾;厄:苦难。
指受困于水灾。成语出处:《尚书・益稷》:“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后汉书・崔骃传》:人有昏垫之厄,主有畴咨之忧。
定省晨昏
成语解释:昏:天刚黑;省:探望、问候。
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旧时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成语出处:《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
黜昏启圣
成语解释:贬退昏庸,开启圣明。
成语出处:《南史・谢灵运传论》:“谢晦以佐命之功,当顾托之重,殷忧在日,黜昏启圣,于社稷之计,盖为大矣。”
昏头晕脑
成语解释:见“昏头昏脑”。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每日骑着这个驴上县下乡,跑得昏头晕脑。”
昏天暗地
成语解释:见“昏天黑地”。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三卷:“鬼帅再变五色云雾,昏天暗地。”
明昭昏蒙
成语解释:昭:明白;蒙:愚昧无知。
聪明而通晓事理,愚昧而不明事理。成语出处:唐・韩愈《独孤申叔哀辞》:“众万之生,谁非天邪?明昭昏蒙,谁使然邪?”
天昏地惨
成语解释:惨:凄惨,悲伤。
天地都感到愁苦、凄惨。形容极其悲惨。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21回:“只见天昏地惨,东西南北,茫然不辨。”
黑地昏天
成语解释:形容极其黑暗腐朽。亦比喻黑暗腐朽的社会。
成语出处:清・孙雨林《皖江血・狱会》:“然野蛮政府,黑地昏天,如此收场,弟来恐亦难免也。”
昏迷不省
成语解释:见“昏迷不醒”。
成语出处:清・东轩主人《述异记・蛇异》:“但觉腥秽特甚,水如潮涌,将身滚出于外,昏迷不省。”
地老天昏
成语解释:形容变化剧烈。
成语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忆女》:“地老天昏,没处把老娘安顿,思量起举目无亲,招魂有尽。”
昏聩无能
成语解释:昏:眼睛看不清楚;聩:耳朵听不清楚。
眼花耳聋,没有能力。比喻头脑糊涂,没有能力,分不清是非。昏头搭恼
成语解释:形容头脑发昏,糊里糊涂或精神不振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史槃《鹣钗记・萧豪》:“他撮空布桥,我昏头搭恼。”
昏愦胡涂
成语解释:昏愦:昏乱。
形容头脑糊涂,不明事理。成语出处:鲁迅《拟豫言》:“被批评家们痛驳,谓‘久已如此,而还要多说,实属不明大势,昏愦胡涂。’”
昏眊重膇
成语解释:眊:眼睛失神;膇:脚肿。
视力模糊,腿脚肿胀。形容精神不济,身体衰老。成语出处:唐・柳宗元《与萧翰林俛书》:昏眊重膇,意以为常。
昏聩胡涂
成语解释:昏:眼花;聩:耳聋。
形容头脑糊涂,不分是非。成语出处:鲁迅《拟豫言》:被批评家们痛驳,谓‘久已如此,而还要多说,实属不明大势,昏聩胡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