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的成语(共72个)
头昏脑胀
成语解释:头脑发昏。形容人的繁忙或事物毫无头绪;使人厌烦。
成语出处:叶圣陶《友谊》:“'她又不是发烧发得头昏脑胀的'。一个说,'只是那条腿不能走'。”
昏镜重磨
成语解释:昏镜:昏暗的铜镜。
将昏暗的铜镜重新磨光。比喻重见光明。成语出处: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三折:“投至今日,得见孔目哥哥呵!似那拨云见日,昏镜重磨。”
昏镜重明
成语解释:将昏暗的铜镜重新打磨光亮。比喻重见光明。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神奴儿》第四折:“今日投至见大人,似那拨云见日,昏镜重明。”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成语解释:昏昏:模糊,糊涂;昭昭:明白。
指自己还糊里糊涂,却要去教别人明白事理。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下》:“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冲昏头脑
成语解释:因胜利而头脑发热,不能总冷静思考和谨慎行事。
成语出处:柯岗《逐鹿中原》第八章:“这可不能冲昏头脑,任着性子,借题发挥呵!”
昏迷不醒
成语解释:神志昏沉,不省人事。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闹阴司司马貌断狱》:“次日昏迷不醒,叫唤也不答应,正不知甚么病症。”
发昏章第十一
成语解释:昏头昏脑的风趣话。仿《孝经》“某某章第几”的说法。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六回:“只见头在下,脚在上,倒撞落在当街心里去了,跌得个‘发昏章第十一’!”
昏头搭脑
成语解释:形容头脑昏沉,糊里糊涂。
成语出处: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十一回:“一个新年里,弄得昏头搭脑,没些清楚。”
人约黄昏
成语解释:人在黄昏时约会。指情人约会。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生查子》词:“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在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元・无名氏《云窗梦》第二折:“散了客宾,早教我急煎煎心困,我则怕辜负了人约黄昏。”
昏头打脑
成语解释:见“昏头搭脑”。
成语出处:老舍《骆驼祥子》九:“祥子几乎没有力量迈出大门坎去。昏头打脑的,脚还在门坎内,借着街上的灯光,已看见了刘姑娘。”
柳昏花暝
成语解释:暝:日暮。
形容暮色中花柳的朦胧景象。成语出处:宋・史达祖《双双燕・咏燕》词:“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
磨昏抉聩
成语解释:抉:撬开;聩:糊涂。
启发教育愚昧糊涂的人。成语出处:唐・司空图《泽州灵泉院记》:“长老继作,磨昏抉聩。”
昏庸无道
成语解释:糊涂平庸,凶狠残暴,不讲道义,多用指糊涂无能且残暴凶狠的帝王。
成语出处: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25回:“言杨太后嗔恨陛下昏庸无道,悖伦逐母,召集故党,贿赂旧属。”
昏头转向
成语解释:头脑发昏,迷失方向。
成语出处:《太平天国歌谣传说集・智破六合城》:“逃啊,逃啊,昏头转向,一头冲到个塘里,淹死了。”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成语解释:将要落山的夕阳十分好看,可惜已近黄昏,不久就要消失了。用来形容美好的时光容易消逝。
成语出处:李商隐登乐游原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