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的成语(共63个)
柴毁骨立
成语解释:形容因居父母丧过度哀痛,身体受到摧残,消瘦憔悴的样子。
成语出处:《北史・陈孝意传》:“在郡菜食斋居,朝夕哀临,每一发声,未尝不绝倒,柴毁骨立,见者哀之。”
避毁就誉
成语解释:回避诋毁而追求称誉。
成语出处:《墨子・耕柱》:“且翟(墨翟)闻之:‘为义非避毁就誉。’支之苟道,受枉何伤?”
黄钟毁弃
成语解释:毁:毁坏;弃:抛弃;黄钟:古乐器;音调最为洪亮。
黄钟被毁坏被抛弃。比喻贤才得不到重用。成语出处:战国・楚 屈原《楚辞・卜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覆巢毁卵
成语解释:覆:翻倒。
巢:鸟窝。
毁:破坏。
卵:蛋。
翻倒了鸟窝,打破了鸟蛋。比喻整体毁灭了,各部分都不复存在。亦作“覆巢破卵”、“覆巢倾卵”、“覆巢无完卵”。成语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应同》:“夫覆巢毁卵,则凤凰不至。”
哀毁骨立
成语解释:哀:悲哀;毁:损坏身体。
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头架子。
指因丧亲极度悲哀;瘦得只剩下骨架。形容守孝期间悲痛尽礼。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毁家纾国
成语解释:见“毁家纾难”。
成语出处:清・钱谦益《清文华殿中书房办事大理寺副汪镳授儒林郎》:“夫毁家纾国,大臣之有事;急病让夷,君子之所贵。”
毁誉参半
成语解释:说坏话的和说好话的各占一半。表示对人的评价没有一致的意见。
成语出处:梁启超《管子传・自序》:“管子亦毁誉参半。”
积毁销骨
成语解释:积毁:不止一次的毁谤;销:熔化。
一次又一次的毁谤;积累下来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比喻毁谤中伤的可怕。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成语解释: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注意会造成大乱子。
成语出处:《韩非子・喻老》:“知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炽焚。”
毁于一旦
成语解释:一旦:一天。
指得来不易的东西;一下子就毁掉了。多指长期劳动的成果或来之不易的东西一下子被毁灭掉。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窦融传》:“百年累之,一朝毁之。”
巢毁卵破
成语解释:鸟巢毁了,卵也一定会打碎。比喻大人遭难而牵连到子女。
成语出处:《后汉书・孔融传》:“安有巢而卵不破乎?”
无毁无誉
成语解释:既无毁谤,也无称誉。形容很平常。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山木》:“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哀毁瘠立
成语解释:形容因居亲丧悲损其身,瘦瘠如骨骸支立。
成语出处:唐・张鷟《朝野佥载・补辑》:“(崔浑)丁母艰,勺饮不入口,哀毁瘠立。”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成语解释: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成语解释:铄金:熔化金属;积毁:积累的毁谤;销骨:熔化骨头。
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纷纷而来的毁谤足以致人于死地。比喻舆论力量的强大。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