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的成语(共202个)
- 带河厉山- 成语解释:带:衣带;河:黄河;厉:通“砺”,磨刀石;山:泰山。 
 黄河细得像条衣带,泰山小得像块磨刀石。比喻国基久远,国祚长久。-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 河汉斯言- 成语解释:河汉:银河,比喻言论虚夸迂阔,不着边际;斯:这。 
 把这话看作不实的言论,不重视。-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逍遥游》:“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 
- 河汉予言- 成语解释:河汉:银河,比喻言论虚夸迂阔,不着边际。 
 把这话看作不实的言论,不重视。- 成语出处:孙中山《心理建设》第六章:“倘革命党当时不河汉予言,则后天民国之进行,亦如先天组党之手续,凡归顺之官吏,新进之国民,必当于民国为正心诚意之宣誓。” 
- 河汉吾言- 成语解释:河汉:银河,比喻言论虚夸迂阔,不着边际;斯:这。 
 把这话看作不实的言论,不重视。- 成语出处:清・蒋湘南《与田叔子论古文第二书》:“足下上观千古,博观而约取之,当不河汉吾言。” 
- 溃敌如决河- 成语解释:溃:散,乱。 
 溃败的敌人像河水冲决堤坝一样。- 成语出处:唐・许敬宗《唐并州都督鄂国公尉迟恭碑》:“尊彼前茅,追奔若顺海,乘兹破竹,溃敌如决河。” 
- 百二河山- 成语解释:百二:以二敌百。 
 指山河险固,可以二敌百。后指国力强盛,边防稳固的国家。-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马。” 
- 大好河山- 成语解释:河山:国土。 
 无限美好的祖国大地。- 成语出处:清・秋瑾《普告同胞檄稿》:“彼乃举其防家贼、媚异族之手段,送我大好河山。” 
- 半壁河山- 成语解释:指国土的一部或大部分。 - 成语出处:清・钮琇《觚剩・虎林军营唱和》:“昊《怀古》四首《咏岳忠武》云:‘将军野战最知名,半壁河山一力撑。’” 
- 河东狮子- 成语解释:旧指妒悍的妇女。 - 成语出处:明・梅鼎祚《玉合记・砥节》:“吼动河东狮子,惊回海底鸥儿。” 
- 半壁山河- 成语解释:指国土的一部或大部分。 - 成语出处:李光《集诗述感》:“半壁山河话战争,布衣空负鲁连名。” 
- 过河卒子- 成语解释:象棋规则中卒子只能向前,不能后退,过了河之后可以横着走,威力更大。比喻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 成语出处:张友鸾《秦淮粉墨图》第62回:“这是‘做了过河卒子,只有拼命向前’的时候呀!” 
- 大好山河- 成语解释:山河:指国土。 
 无限美好的祖国国土。- 成语出处:曹靖华《安得一饮贡河水,九泉长眠愿亦足!》:“云山万里,遥望祖国的大好山河,被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黑天幕遮得连一丝微光也不透。” 
- 还我河山- 成语解释:表示决心从侵略者手中夺回本属于自己的国土。 - 成语出处:宋・赵与时《宾退录》第五卷:“徽宗尝梦吴越钱王引徽宗御衣云:‘我好来朝,便终于还我河山。’” 
- 不废江河- 成语解释:赞扬作家或其著作流传不朽。 - 成语出处:唐・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二:“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 痛抱西河- 成语解释:比喻丧子之痛。 -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其子死,哭之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