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的成语(共202个)
负石赴河
成语解释:河:这里指黄河。
背着石头跳进黄河。比喻人以死明志。亦作“负石赴渊”。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盗跖》:“申徒狄谏而不听,负石自投于河,为鱼鳖所食。”
河落海干
成语解释:比喻一点不剩。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你们就弄了这些吃的,我乐得吃个河落海干睡觉。”
河涸海干
成语解释:河流干涸,大海枯竭。比喻穷尽、彻底,不留余地。
成语出处:《三峡五义》第五五回:“谁知那姓展的不知好歹,他说菜是剩下的,酒是浑的,坛子也摔了,盘子碗也砸了,还骂了个河涸海干。”
银河倒泻
成语解释:泻:水从高处往下直流。
象银河里的水倒泻下来。形容雨下得极大,象泻下来的一样。成语出处: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担雪填河
成语解释:见“担雪塞井”。
成语出处:《全元散曲・普天乐・嘲风情》:“姐姐每钻冰取火,婆婆每指山卖磨,哥哥每担雪填河。”
偃鼠饮河
成语解释:比喻所需极有限。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逍遥游》:“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河鱼之疾
成语解释:河鱼:腹疾的隐称,因鱼腐烂是从腹中开始而得名。
指腹泻。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河鱼腹疾,奈何?”
香象渡河
成语解释:佛教用语。比喻悟道精深。也形容评论文字精辟透彻。
成语出处: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李杜数公,如金鴙擘海,香象渡河。”
气吞山河
成语解释:气势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形容气势、气魄很大。
成语出处: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背楚投江,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气壮山河
成语解释:气:气概;壮:雄壮;宏伟。
形容气势之大;比山河还要雄壮。成语出处:唐・张说《孔补阙集市》:“族高辰象,气壮山河,神作铜钩,天开金印。”
百二山河
成语解释:百二:以二敌百。
比喻山河险固之地。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马。”
泥船渡河
成语解释:坐泥土做的船过河。比喻非常危险。
成语出处:《三慧经》:“人在世间,譬如乘泥船渡河,当浮渡船且坏,人身如泥船不可久。”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成语解释:太阳和月亮每天经过天空,江河永远流经大地。比喻人或事物的永恒、伟大。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传上》:“其事昭昭,日月经天,河海带地,不足以比。”
楚界汉河
成语解释:楚、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
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6回:“霎时间烟焰冲霄……仿佛枪林弹雨,依稀楚界汉河。”
投河奔井
成语解释:谓投水自杀。
成语出处: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动不动神头鬼脸,投河奔井,拽巷逻街,张舌骗口,花言巧语,指皂为白。”